对什么不感兴趣,怎么办?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10-14 07: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191006124037.jpg
: ~* z9 U$ r/ i" m- t) w) }
& `" d0 Q) T7 o% |( G+ a兵心服务中心欢迎战友们~~~
2 l" y5 I6 z* k$ a" U$ Z/ q
; ^0 O% _- i- o; Y  F; G: |/ _% ?9 w+ Q
这大概是现代社会,最为常见的都市病。
* C* Z0 f- d1 g, E& T
* _  K5 o+ ~: p$ ]+ k' Z: J9 Z3 \( o+ d很多人大抵都明白: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要有一个大目标,再分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天朝着目标前进,看着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转化为成就感和动力 —— 对不对?, t/ I! K* u' N$ G
0 R4 f3 X1 h# {2 Q+ q0 b9 `7 [
但问题就在于:对许多人而言,在「目标」这一块就已经碰壁了:. P, a+ n! A7 y6 @5 S# f
我知道要有目标,但我就是不知道想做什么,感觉对一切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没有动力,怎么办?& v  @5 c6 D; T7 E$ y6 k
" G: ]5 a4 j* V
这个问题,在这几年里,不同的人身上,反反复复地听到。- G- M! z/ h; m" S$ i
0 [. [$ o! a; k
有趣的是,不仅仅是刚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许多30岁前后的人,其实也有同样的困扰。. B0 g) ?, y* V9 _# ?* ]0 H" w/ H
1 Q  }! g- Q% ~" i/ w$ t7 ?
比如,在一线城市里打拼,收入还行,但每天996,下了班身心俱疲。也想过要有自己的生活,却一直缺乏动力,周末就是看剧瘫倒、打发时间,接着开始新一周的循环。
4 B! O2 x4 u4 i) O$ M
0 Z* t: p# g8 }# [9 m- I或者,在三线小城市里,守着一个无聊且清闲的岗位,衣食无忧,但生活也一成不变,平淡单调。想着要有一些变化,但又限于身边的圈子,不知道从何着手。
2 ^) d! o0 A% o
6 P/ m8 L/ o9 `; I5 T6 x' r再如,奋斗到30来岁,成家立业,孩子也过了需要人带的阶段,想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却发现找不到方向,糊口不难,但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 R$ u& V( Q0 R3 D0 k# I
+ U; u, G% D, d: U% O$ Y; V, ^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也许不是持续前进的动力,而且从0到1这轻轻的一步。6 ~" N! H7 k- l# ], B1 `

0 P" n6 W& W( K: z! _2 L5 x* q那么,该如何找到感兴趣的方向,从零开始迈出第一步呢?
& k: T( J  n$ r: B- C# U; {' c, K0 q
) _5 Q& K& y  \0 _  i% U6 _7 @; N7 @这是一个大哉问,不是一篇文章能够解决的。但我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给你一些启发,为你迈出这第一步,提供一点微小的动力。  g: V) C* L! L% x) K4 {. g( }7 x
1 I! X" D1 T2 h; i. X3 d/ ^

9 q3 l" p  s3 S+ w& d1 t1 e8 v) q( H8 R" R
其实,从人类诞生伊始,自然就给我们预装了一套「动力系统」。
4 [2 T) U2 g% m0 I; L! Y  s$ S
0 S2 ~$ b, _- d* N这套系统,可以确保我们,在强敌环伺的自然界,得以存活下来,并主动去进行探索,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 p% W5 [+ ~2 F* k% J& e, A8 L
7 a- D4 g1 Y# I+ h: T% E2 k这套动力系统是什么呢?就是我在 人生的幸福算法 中提到过的「奖赏回路」。$ R4 _+ t7 ]) @' h% ~
" L% l) [& T: c7 E1 [( z5 \

4 Y* W) L" \* M& x  w5 g% D8 D; K5 H+ @2 b, l8 L) L

" X) U3 W/ g, S; _& Y
7 B! N' U* @( T, h当我们受到生存需求的驱使 —— 比如饥饿、疲惫、恐惧、寒冷时,我们就会主动采取探索行为,来缓解这种需求驱使的紧张感。
( R4 P9 y0 z. z4 P: Y; i  o0 G( s5 u8 M1 T8 A4 \' u
而一旦满足了需求,VTA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通知大脑皮层「这种行为是有益的」,从而向大脑发出一个「快乐」信号,把这种行为记录下来,进行强化。
( T& m/ L% _) Y5 w5 S+ p( H
& h! ^% G+ P2 r' Y+ ~9 i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就会被我们习得,成为我们的习惯模式。1 g8 f/ ]5 ?$ o3 f; V9 x/ Z! a
( C* O$ n& o2 v& a: I* y
慢慢的,大脑对它的刺激敏感度就会降低,多巴胺分泌减少。于是,我们就需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探索和发展新的、更高层级的行为,来为大脑创造「更好的条件」,继续激活多巴胺回路……
) H/ ]3 r) w2 i
3 F# ~2 H! H3 C这就是文明建立的过程。% S0 E* M! A( A! q
7 \! b# G2 A( m" F/ o
可以说,正是奖赏回路,使得人类不满足于茹毛饮血,一步步发展到现代社会。
8 H5 {9 c, ?8 h1 U( j  ^5 A& F0 I4 j( D' r5 p, R' x& v
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一个以前从未有过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 J  L8 M# u; b6 y$ c我们的生活,变得实在太便利了。
7 |9 l1 @2 f. C  ~2 y9 J( _: z# D! M/ x* ^+ t' j
便利到什么程度呢?如今,几乎一切需求,坐在家里,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就可以实现。订餐,购物,游戏,社交,资讯,甚至工作……乃至于饮食起居,一切需要动手的地方,只要愿意花钱,都能找到人上门帮忙解决。
5 g; p) e5 j$ `1 q! v* u" G5 s: M) B! H: I5 i7 I
这当然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它也会造成一个结果:我们的「奖赏系统」,开始感到无所适从了。& g: d8 O/ d8 f$ Q* u! ?& C

& {. T- E9 @+ B! g0 i8 M它有点难以理解这个世界了。- r' a* m# }# \6 F- l0 w
! [/ i# _! C5 o5 X! Y5 i
0 E9 p  F9 R+ p; w
3 g* _0 E# E1 ]1 l& Z( j- f; A) N
我们可以把对奖赏系统的刺激,大致分为两类:内源刺激和外源刺激。, c" ]! K7 O7 \- k/ j

% L: z( F* K7 d" I/ C6 T: i你饿了,动手做一顿饭,吃完,很舒服。这里,一方面你满足了「饥饿」的需求,另一方面,你付出了一个需要投入精力的「做饭」过程,由于结果是好的,所以激活了奖赏系统,使得大脑肯定了这个过程 —— 于是,你会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愉悦感。. J/ y: ]( L+ n0 g9 z
" h% k9 l% m/ o1 V! Q( H- f2 k! p
这就是一种内源刺激。付出行动,获得收益,得到奖赏,强化行动—— 这是奖赏系统正常运作的状态。
6 D1 Z+ {; s$ K9 F- n' {  I; J( T
. B" C; c) o4 _' A! E3 L7 F现在,考虑另一种情况:你饿了,在外卖 APP 上下订单。餐到了,吃饭,同样很舒服。但在这个过程里,你没有付出任何劳动,没有切实的行动。那么,奖赏系统就会陷入困惑:
. `3 h5 c, b( ^( E我该奖赏什么呢?
; X$ V% K! d# w
. f9 [* x# m' W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同样满足了饥饿的需求,但却缺失了满足感。7 {8 c* M; X2 J. W7 B6 X
  G- d! P6 v: f" C; W
那么,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需求:从别的地方去获得满足感,来填补这种空缺。这就是一种代偿效应。
+ w0 A$ d. i3 i  R) ~
0 A& D5 Y3 V* h! `' ]( e; {8 G  |但尴尬的是:我们的生活太便利了,任何行为都非常简单,大脑找不到能够奖赏的目标。" I3 I/ d# E) r2 i* P! \2 ~

: Y! }1 k' R5 X$ K2 \9 ]于是,它就只能转而向外部,去寻求刺激和满足。
) i9 d/ P! k6 p! E+ r7 G: k4 P) B4 t' \- s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流,娱乐节目,游戏,各种现代社会体系下的脑力消费产品,就应运而生了。9 x- ^/ R0 S$ X' b9 v" t
3 k& l' y4 b3 Y  Q
它们为我们的大脑按摩,为大脑提供即时反馈、使命感、新鲜感、收获感、优越感、社会认同和肯定……
* Q3 x0 y. c5 ]- }; ?+ R  c" y4 f
: ?! r4 E+ t5 D+ t这就是「外源刺激」。
; U7 {  ?7 [# E0 [# C) O* G) J6 ]0 a2 B. R6 s5 u  I
简而言之,在内源刺激不足的情况下,大脑就会转向外源刺激,来释放多巴胺,激活奖赏回路。2 ?5 F. V& ?7 Q. A8 B
; I0 l8 M' C" U) c" y: y7 d
而这种模式反过来,又会降低我们获得「内源刺激」的动力,提高「外源刺激」的倾向。! o9 V. w9 y8 E0 R0 C5 t, @$ p, h
' u1 m" B( p4 F+ ^2 N
毕竟,当阈值被调高之后,再要付出繁复的行动,去做一些很麻烦的事情,换取并不高的回报,在大脑看来,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h, G1 A# t. y0 F

9 r5 q3 Q5 U9 A8 G# l! W$ ^所以,我经常说:要创造,不要消费。为什么?就是因为创造的过程,会不断激发「内源刺激」,帮助大脑把奖赏系统保持在健康的状态。% d$ j4 a+ L: a, A+ [7 r/ N

* x! q6 R$ v8 n  q而过度的消费,只会迫使大脑去寻去外源刺激,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 K% x8 K5 h. O0 t1 D! U/ j1 |- A/ e3 H" Z1 _# y# I* v/ }

; G5 c6 _0 i# ?
. c- ^7 }& m% L1 l0 L8 n这就是许多人「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内因所在。, t/ Q# h" w; `" y5 t& U
3 A! v) \, ]+ D/ f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兴趣是天生的。这世界上存在着成千上万种活动,我要做的是从里面找到「我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再去做。
$ V! L  \; C% E- S1 M
) b1 N5 |" \/ }$ O. N5 j5 |其实不是的。: t6 X  [, z1 y2 `2 w

4 D- d6 p7 i& ~( c" i( [$ a0 M这种思维就跟「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理想的另一半,我要去找到他一样」,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误区。2 |9 L" E" O" n* _5 K9 [- Z
! R( B# z% j7 j0 o
你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接触和深入的过程中,慢慢习得和「生成」(generated)的。) N- v# y* m0 W

* p$ \7 G( a! S# z  [. F- h简而言之,兴趣受什么影响呢?两个因素:一是你的人格,包括特质、价值观,等等;二是奖赏和激励。前者决定哪些领域容易对你产生倾向,后者决定这种倾向能否变成兴趣。7 P# ~# S5 H" h
9 X/ _4 w# d# X7 _* K
很多人认为:我们是因为喜欢一件事物,然后才擅长它。其实不是的。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因为恰好擅长一件事物,得到内在和外在的肯定,才会喜欢上它。
+ d+ l! e& C% `% i& w3 g* Z
2 P$ x$ _# {2 _$ W只不过因为这个过程往往不知不觉、潜移默化,我们很难觉察到罢了。' W8 c$ y$ r# a$ w
2 H7 A3 J, p  U& \
结合这一点,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剖析:
# l6 h: H) h3 B. W
8 |8 e3 N1 C8 S* w* k- o! F2 `为什么我们会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大体上,有这么几个原因:
) |/ y* ?7 z# J# A) {% X) Y( H0 A: `
- Z! b( H3 B; x( S8 W; k9 R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不差,至少不会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程度,故而从根源上缺乏探索和前进的动力;$ \2 @) B. D! S0 Z( z5 f' A
这些人在过往的生活中,往往比较循规蹈矩,遵循传统的教育和考试模式,从而很少能够发掘「自己擅长什么」和「自己喜欢什么」;
2 B/ \9 |4 k& H, Z基于前两点,再加上我们的生活过于便利,内源刺激不足,外源刺激又远远过载,于是,他们习惯了从外源刺激获取奖赏,从而抑制了内源刺激的动力。也就造成了对「行动」的巨大障碍。
* X8 E4 d8 O9 V7 k- M( X* q+ c" n6 U7 k; f& |) C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虽然生活很便利,但还有工作呀。为什么工作不能成为成就感、满足感的来源,激活内源刺激呢?' L. x8 a5 n! R2 }* W

8 R# D; b% g8 l2 X/ Q, X这个问题很好。有些人是可以的。但除了少数幸运儿之外,大多数人的工作,往往都有一个特点:非自主性。
% W1 V3 m& w! {7 E  J2 d
# @! ^( ]3 h& p( z, b; k( f大多数人的工作,很可能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也难以自己掌控工作内容、方式和节奏。你被迫在不想加班的时候加班,被迫三番五次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乃至不伦不类,被迫迎合上司和客户的要求、按他们的指令行事……- D: {( s/ E+ D% O& E. o
' X% c8 W8 M. Y+ j+ {5 }  y$ E1 o7 u- h
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就变成了一种负担,而非奖赏。$ l9 w6 d' w, M7 u# m/ E

/ O7 n+ [( b! V6 p& G判别的方法很简单:问自己,每天上班时,你是充满斗志和干劲,还是不情不愿,就可以了。
: i+ W! _4 W" I. o1 m
4 k' W5 b" @2 W. C所以,好的工作,未必是高收入的工作,而是你擅长、感兴趣、目标一致、拥有使命感和价值感、并且能够对其负责的工作。
7 b5 N# M) ?4 a- ?3 {" y9 ^  J3 G" B. o, T3 l" D. _9 E& q5 g6 f& b
同样,只有当你出于自主意愿去探索事物时,它才能够成为你幸福感的来源。" X1 B5 p1 k, Y7 F
% b1 L& }7 f& c2 F6 X. a
' _$ g( p8 K7 ]6 S! Q; z0 f

6 X: W' I  e8 s' T' x$ @

签到天数: 4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07: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针对前面提到的三层原因,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发掘和生成兴趣呢?  O0 Y; y9 K* j2 [

* n% ~" c+ |, c2 d2 P分享几个简单的方法。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行动。先觉察到这一点,再让自己去行动,不要考虑太多。试着从行动中获得反馈,成为你持续前进的动力。) D8 E' X1 i' K" j

: p4 P" A3 C) M' ^% C' s0 z! p- k" U. {
1. 动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 E# \) O; r' S  J( X
2 B: K0 _; Q) j$ D( X; r- V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当然是用来改造环境的手。
; H( [+ ~$ y4 W: _2 W0 j
( n5 A; T$ b( S0 T因此,我们身上所有的器官里面,手所对应的大脑神经元是最丰富的(其次是口腔)。+ T8 S) r+ X3 b5 b( I+ m
$ t: x# Q, ~( H9 G9 ]( a5 @
这是一个双向通路。一方面,大脑可以对手部下达各种指令,让每一块细微的肌肉作出极其精细的动作;另一方面,手部的触觉是最敏感的,可以获取极其微弱的信息,再传递给大脑。9 J2 C6 t  w( Z, X* C. v! Y# g

: G* r) r9 s7 g! {8 c因此,动手(字面意义上的动手),是锻炼和激活大脑非常有效的做法。它可以引起大脑更强烈的反应。
& v) C1 R/ G0 ?: G$ ^% h  r1 M9 G$ b2 G$ I. c- f: ^
所以,为什么生活如此便利,仍然有人喜欢动手去做东西?就是因为,动手做一些事情,能够带来充盈的乐趣和成就感。# m, W4 C9 ~) i& o( L% H

% k$ j7 ]  `6 ?我经常会向有类似困惑的朋友提议,去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比如:做饭,烘焙,绘画,缝纫,拼装模型,手冲咖啡,做手账……去产出一些成果,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这可以帮助你有效地找回幸福感。/ Q: i2 I/ E8 V6 D# y& J

# w6 _" J4 g  u6 }8 f像我自己,平是没事会自己冲咖啡,但其实我并不喜欢喝咖啡,纯粹只是为了享受动手的乐趣而已。
3 w) X' U, g: o: y( j/ R% a! U  o& w# Q(主要是手残,别的也做不来)
5 B# j$ j9 h1 h) Q  a) G5 n; _
% o2 @' G+ n) S2 d  T, ~不用追求完美,更无须对自己有太高要求,只要把自己从电子产品前解放出来,用双手去感知和体验世界,就是一个明显的进步。9 V; I4 |4 S: m9 W

9 |1 `& u0 n& ?' T  _. {5 z! c3 K% `+ `
2. 尝试自行去解决问题
6 S5 ]/ G+ x3 ~4 j8 I/ q% n) B) {8 N$ A/ d
很多人的思维是「追求效率」,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短的路径,得到最好的结果。所以,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经常会选择当伸手党,让别人帮忙决策。
* r5 r3 i: m. X: Y% r( J" a$ S% b% B) R
这不是一个好习惯。
  o  j  x# r1 A/ F* t2 ^
7 H. u4 k; k& t; U有时候,多花点时间,刻意去做一些「麻烦」的事情,反而会更好。9 _6 U0 Z, ^! t. h

' D5 e* m- f: t( W5 y( A/ j- l9 H举个栗子。同样都是向别人请教,伸手党的问题是:我现在有A和B两个offer,我该选择哪个?/ W1 A1 q1 N4 j* V
4 C7 H) N- o6 P/ H# b
而主动者的做法是:先思考我现在最需要什么,再对比这两个offer,它们分别能够提供什么,有哪些风险,哪些收益。这里面,有哪些信息是我目前还不知道的,我先试着动手搜索一下。实在找不到或者难以肯定的,再去向别人请教。( v+ c9 F' J. f/ x; v, U
6 q$ p. X! ~: \  m- f. _) s
前者会问开放性的问题:「我该怎么做?」后者会问针对性的问题:「我目前缺少的是某个信息,您能否告诉我这个信息?」8 k2 l1 {( j( S& J$ X
3 Q0 R8 A+ u6 y: c4 O  a! m
其他时候也是一样的。动手搜索,动脑思考,分辨信息可靠性,对比优劣势和收益成本,制定计划并执行,随时监控和反思,考虑多个备用方案并尝试付诸实践 —— 这些行为,很麻烦,但可以为你持续产出「成就感」。: T7 r" t5 c+ \# g9 N

* J& s1 ?; d7 O! N( U7 J用内源刺激启动奖赏系统,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付出。: B: R* H# H3 V) n
: z1 x" e& k6 S0 [( X
你付出了,奖赏系统才能够「奖赏」你的付出,从而强化你的行为,为下一个问题做好准备……形成良性循环。; s5 u1 K+ I* c& f) k' W

1 F0 F3 D5 R0 \6 z5 ]# t适当的冗余是必要的。它是系统健壮性的支撑。4 ]* q' i( k- \) B2 M

# O, r& }% g4 r% R+ a' n
: L9 Z% c: ~8 W+ R: u7 V3. 增进生活的多样性
2 r& y* F; H. N. I9 s3 i
0 x1 n* o' }2 m许多陷入「兴趣迷思」的人,往往都存在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他们的生活模式,太狭窄了。8 P- e; ?% g1 W4 i+ F5 v
/ U2 ]; x& L0 n8 z( i2 e, ]# I
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遇到的问题也是相似的,连每天碰到的人、交流的人,都是老面孔。久而久之,这就会造成一个后果:
& I1 B  w0 C/ B% a' ]* _你会陷在自己的「小世界」之中,难以从中走出来。
( e& k* O# E9 i: Z% ?5 E
' f# L# j$ @& D+ |2 s0 o你会渐渐地觉得: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如此,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我的生活模式也是理所当然的,「提不起兴趣」也必然是理所当然的。
& x7 {4 t3 [' p  h+ Q; x
+ p2 Y1 l, S# W/ U: g4 d真的吗?当然不是。- y0 p4 E& i. R9 u! N! U( S
3 E3 U: z; v  v% C% ?
你困在自己的「气泡」中太久了。你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气泡所反射回去的、你对世界的认知而已。
9 a2 R9 d( J- \' F
  A/ T, u. c( G5 J所以,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引入一些「不同」,让生活多一些难以预测、难以把握的变量。; ~4 a4 X& o! b$ m+ E1 s; M0 m
# _3 L, z- Y( O3 C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和一些优秀的同行交流,每次交流完,都会有一种感觉:原来还可以如此。
% E- ?. S4 P* Z9 [* O; X' [
$ a6 a1 }& c- d" _: b! N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警醒:在自己熟悉的模式中待太久,你就会习惯这种节奏,慢慢的,你的感知能力会变得迟钝,对外界的变化会充耳不闻,更别说改变自己去适应新变化。0 q. x* u# r5 M, }1 k
4 W& j4 X. t, i$ C/ }; c
怎么应对这个问题呢?
8 ]3 v# x  ^; _9 V/ ?) P1 R你可以试着去学习一些技能,无需精通,只需利用20%的业余时间去入门和涉猎即可。通过学习,去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和可能性范畴,接触到更多的生活方式;1 {4 ^8 U9 Y) Y$ ^6 q
你可以试着跟不同领域的人交流,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4 d6 ?2 s9 L; N% X! Q
可以试着跳出自己现在的圈子,去寻找新的圈子、新的群体,去跟他们碰撞。6 G) u, O/ G6 t/ _* ]. }
( G# U, j# C5 G
哪怕是在网上,在微信群里,去寻找和发掘聊得来的朋友,建立一些联系,也能帮你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 e2 {& Q, j0 G2 W: x& i1 ?4 F2 B* r( x( f
你也许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这么大。
! x2 J9 T8 o6 l* C  M" N
% M0 S2 W7 n; d, i: j$ x# B) ?2 T8 F* b' D$ X" y0 E- O9 S3 |+ ~' S
4. 建立日常惯例和仪式感( a9 d; K. f! A& J. `& H+ Z% b! p* b
9 F& a4 R0 J( ]6 t3 u; l2 B
前面提过:在启动「内源奖赏回路」的过程中,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自主性。' e0 I/ v+ t# B  T

' l; f+ L% x4 e6 m7 P0 r) Q& |你必须发自内心地感到:我的生活是在我的掌控之下的,我能自主做想做的事、选择想要的目标,才能帮助自己「对焦」,迈出探索的第一步。3 I% F4 G) l9 R7 V2 x
  g( V. T3 y& x/ ]
如何提高自主性呢?一个有效的做法是:在生活中寻找仪式感。" V# ~6 `5 `! F. t% P7 V3 W5 {

" j% d3 e4 Y' r, P2 l( k# V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日常惯例(daily routine)。给自己制定每天的计划,去完成一些微小的、低成本的、日常的事情,把它变成一种日常生活的仪式感。
2 R, _0 _+ ~+ x3 R7 E
  S/ n- Q, ], J1 m" |具体可以按照你的实际情况去设定。像为自己的每一天打分,填写模板化的日志,散步,冥想,独处发呆……都可以。重点在于,把它们变成独属于你的,有你个人风格的,雷打不动的,独立于一切工作和日程安排之外的惯例。
' c+ p+ c" {/ B. U% J+ j
# l) i/ d  s9 u8 t3 R「仪式」的定义是什么?就是没有实际作用、却被赋予了非凡意义的事物。
) z- O" C( n, H) g1 Q7 Q8 M/ @. J& c& m* N5 A1 B
重点在于,这种「无用之用」,正是仪式的价值所在 —— 我花费时间去做一些「无用」、完全在我支配之下的事情,正意味着我对生活拥有掌控权和自主性。% `; }% s- P& D4 j2 @3 f3 B

4 b6 Z0 W, Q% A- z0 m6 H- f做一个类比:为什么富人愿意购买奢侈品?因为,奢侈品的溢价基本是「无用」的,但愿意花钱在这种「无用」之上,正是富人财富和地位的展现。) S1 m% y  H3 T$ K1 T0 N7 \
$ v# ~; j5 {* i% Q6 i
为什么人需要仪式感?原因就在于此。
! }5 I9 E$ r9 \& ^/ I
* c' _# s/ f0 A) x3 Y1 c& |它不能直接帮你激发奖赏回路,但能够帮你寻回内心的宁静,将你从忙碌、拥挤的琐事中拉出来,重新让你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从而找回生活的意义。
6 K; L; [2 X$ u( z2 i: n' t2 H# V
4 @  Q; V  J6 r( M  h, E6 p- g毕竟,兴趣也好,目标也罢,它们只是手段,最核心的,是对生活抱以热情,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吗?8 V% z( Y9 z/ a  O& I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