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青海兵网关于青海人文地理有关情况简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4-6 23: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省内行政区划为3个市,6个自治州,1个地区公署,47个县,省会为西宁市。有藏、回、蒙古、撒拉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518万。
  无论是前往新疆还是西藏、敦煌还是拉萨,青海是人们去往西部旅游时的必经之地,那里大部分土地都是戈壁和雪山,不适合于人居住。但是青海的人文资源和地理资源都十分的丰富,至今仍是登山者的乐园,勇敢者的天堂。
  青海是新疆与西藏的融合,有“世界屋檐”的美称。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
  青海省一大半的工业产值和人口居住在首府西宁,西宁成为青海省的地理中心。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称为青南高原。


西宁

  作为青海唯一的大城市,本身的旅游景点并不多。它常常起到游客沿青藏线入藏及去往塔尔寺、青海湖的枢纽作用。但是,如果游客有平和的心态,仍然会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乐趣。
  西宁已有2100多年历史,古代是通往西域的东西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南道。1928年,以西宁等7县设青海省,定西宁为省会,延续至今,这儿的少数民族占了人口的1/4强,尤其以回族和藏族为多,如果要领略民族风情,这是一个好地方。

格尔木

  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南部,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格尔木南临昆仑山脉,北临察尔汗盐湖。目前还没有机场,从格尔木到最近的城镇以当地最快的交通方式也要10小时。然而,格尔木正向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的目标而努力。这里的人口主要是汉族移民,几年前,这些汉族移民来到格尔木开始种植碳酸钾植物。现在,这已成了格尔木的主要经济支柱。否则,很难想象有人愿意到这干燥寒冷的地方来居住。
  格尔木地处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极为富集。此外,还有丰富的水利、土地、野生动植物以及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来说,格尔木以东是西宁,以北是敦煌,以南是拉萨,或许是因为这种中转地理位置使格尔木变得有趣,许多游客可以在格尔木下车稍做停留后前往新疆、西藏等地。

长江源

  长江全长6380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河,它的源头就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
  1979年发现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长江源头的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从青藏公路入藏,会经过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长江源”碑刻。该石碑离开公路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车开过去相当方便。石碑附近还有一座大桥,因为它是长江从上游算起的第一座桥,因而被称为“长江第一桥”。

黄河源

  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在腹地上有昆仑山,颜喀拉山,布尔汉布山;山下有盆地,大片沼泽,是高山雪水形成的花海子,称为星宿海。但它还不是河源。后再经深入的查勘,又发现了三源:一是扎曲,二是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青海湖

  位于青藏高原上,距西宁15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在青海高原东北部,日月山,大通山和起伏连绵的青海南山环抱着一个高原湖泊——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海拔3260多米比古城西宁还高出1000多米,这里气候凉爽。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的盛夏,日平均温度一般都在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蓝色的海”,是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后,幸存下来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青海省省会设于西宁。1999年,青海省辖6州、1地、1市:西宁市、海东地区行政公署、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总计有51个县级行政单位;26个街道办事处,49个镇,391个农村乡政府;4102个村民委员会, 314个居民委员会,115个家属委员会。

  西宁市辖5个县级行政单位: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总计有23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22个农村乡政府;370个村民委员会,216个居民委员会,104个家属委员会。1999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我省湟中、湟源两县划归西宁市管辖。12月30日湟中、湟源两县划归西宁市管辖交接会议在西宁召开。

  海东地区辖8个县级行政单位:平安县、乐都县、湟中县、湟源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总计有17个镇,133个农村乡政府;2178个村民委员会,32个居民委员会,8个家属委员会。区府驻平安县平安镇。

  海北州辖4个县级行政单位:祁连县、刚察县、海晏县、门源回族自治县。总计有4个镇,31个农村乡政府;205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员会,3个家属委员会。州府驻海晏县西海镇。

  海南州辖6个县级行政单位:共和县、贵德县、同德县、贵南县、兴海县、龙羊峡行政委员会。总计有2个镇,39个农村乡政府;399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民委员会。州府驻共和县恰卜恰镇。

  黄南州辖5个县级行政单位:同仁县、尖扎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李家峡行政委员会。总计有3个镇,36个农村乡政府;252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员会。州府驻同仁县隆务镇。

  果洛州辖6个县级行政单位:玛沁县、甘德县、久治县、达日县、班玛县、玛多县。总计有1个镇,50个农村乡政府;187个村民委员会。州府驻玛沁县大武镇。

  玉树州辖6个县级行政单位:玉树县、囊谦县、称多县、治多县、杂多县、曲麻莱县。总计有1个镇,47个农村乡政府;258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州府驻玉树县吉古镇。

  海西州辖11个县级行政单位: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天峻县、茫崖行政委员会、冷湖行政委员会、大柴旦行政委员会、昆仑行政委员会、瀚海行政委员会、察尔汗行政委员会。总计有3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33个农村乡政府;253个村民委员会,37个居民委员会。州府驻德令哈市。

自然地理

  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与中国的新疆、四川、甘肃、西藏4省区相邻。地理坐标为东经89°35ˊ~103°04ˊ,北纬31°39ˊ~39°19ˊ。全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的草地3,160万公顷,耕地58.99万公顷,森林25万公顷,其余为高山、湖泊、江河、戈 壁、冰川等。面积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4位。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在欧亚大陆腹地,全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6,860米,最低海拔1,600米。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有大小不一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草原。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唐古拉山等山脉绵延境内。高山终年积雪,夏季冰雪融化,成为许多著名河流的河源。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青海,故有“江河源”之称。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省因此而得名。西北部的柴达木(蒙古语为盐泽之意)盆地是中国最高的内陆大盆地,这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人称“聚宝盆”。青海省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加之地势高耸,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侯。其气侯特征是:日照时数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降水地区差异大,东部地区雨水较多,西部地区干燥多风、缺氧、寒冷,形成了特殊的气侯条件。

  境内的山脉,西部极为高峻,向东倾斜降低,主要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区

  祁连山地:位于本省东北部,北于东邻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由一系列北西西──南东东平行走向的褶皱──断块山脉与谷地组成。东西长达1,200公里,南北宽约250─400公里,面积11万平方公里,西端及北缘伸入甘肃境内。一般海拔在4,000米以上,景观垂直分异显著,格状水系发达,5,000米以上山峰很多,西面地势高,平行岭谷紧密相间。4,500米以上的山峰和山谷常年覆盖着积雪和冰川,现代冰川广泛发育。从北向南有黑河等6个谷地,谷宽20─30公里。除南部有沙漠、戈壁外,多为4,200米以下的坡地。牧草生长良好,是重要的天然牧场。东段 平行岭谷少,山势较低,海拔4,000米左右,仅冷龙岭有冰川分布。谷地海拔2,500米上下,主要有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西宁盆地和大通河谷地、湟水谷地、黄河谷地。谷地周围的山脉高度多在4,000米左右,除少数山头常年积雪外,大都有牧草生长,其阴湿脑山是优良的牧场;河谷两岸均有较宽的阶地,气候湿暖,土壤肥沃,为本省农垦较早地区。

  柴达木盆地:位于本省西北部,周围有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环绕,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宽约300多公里,面积2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内陆盆地。盆地海拔2,600─3,100米之间,是青藏高原陷落最深的地区,系典型的封闭的高原盆地。   青南高原:是柴达木盆地、青海南山及贵德巴音山以南的广大地区,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主要由昆仑山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等组成,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山脉间的高原也多在4,000米以上,是本省最高的地区。常年积雪的山峰很多,冰川极其发育。高原西部和南部同藏北高原、川西北高原连成一片,高原面积相当完整。

  青海省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大有希望、正在开发的战略地区。

高原气候

  青海海拔高而且山地寒漠广布,空气稀薄,形成了青海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即:低温、干燥、多风、缺氧。青海省年平均气温为-5.8摄氏度--8.6摄氏度,各地气温随海拔不同而呈垂直分布。如以气温而论,有人总结青海气候特点为:"夏短冬长、春秋相连"。 干燥是青海气候的又一显著特点,青海年均降水量约300毫米,但
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相对多降水区可达500到700毫米,有一部分以雪灾方式出现,而最干旱地区年降水不足20毫米。

  青海风多,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大风造成恶劣环境灾害,另一方面也使青海成为风能丰富地区。全省90%地区年平均风速在3米每秒以上,分布趋势为西北部大,东南部小,如柴达木盆地中西部,青南高原西部及祁连山地中西段年平均风速在4米每秒以上,其中阿尼玛卿山区,风速在17米每秒以上的大风,常常连续15天以上。

  缺氧是不少到青海来的人首先遇到的问题,由于青海空气稀薄,年平均气压在625毫巴以下,在这种条件下,产生了一个现象:青海的开水不开,因其沸点在80-85度之间。而不少长期在青海居住生活的人到了海南岛反而会出现所谓"氧中毒"症状。

  青海省地域广阔,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间在2,000~3,600小时之间,比同纬度地区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多400~700小时;全省每平方厘米年辐射总量在586~741千焦耳之间。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光热资源,有利于高原畜牧业发展和瓜果等经济类作物生长,利用潜力很大。

社会经济

  青藏高原,天高云淡,牛羊如织,风光迷人。来自五湖四海的投资者瞄准青海这块资源众多而丰富的宝地,投身到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来。

  聚宝盆成投资热土
  当记者来到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时,整个25万平方公里的“聚宝盆”变成了一个全国商贾争相投资开发的火热工地。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3年多来,国内外投资者接踵而来,国有、民营企业入注青海的资金达484亿元,落户青海的企业300多家。浙江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的民营企业,采访中,正在这里圈地建厂的公司董事长冯光成指着新建的厂房告诉记者:“我们公司投资30亿元,同海西州政府签订了180万吨纯碱项目,主要是看准了这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来青海投资注册门槛低,各级政府服务周到,仅浙江省企业来柴达木盆地投资建厂,发展资源工业的企业就达40多家。”今年8月26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又带领120多家企业负责人来到青海,在3天时间内与青海签订了103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达36.01亿元。目前仅浙江省在青海工商注册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就达116家。

  看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共青海省委书记赵乐际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丰富的资源是大自然赐于青海人民的财富,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经济,打开山门、亮出资源、引进资金、引进企业,运用市场机制,发展优势资源工业,是振兴青海的必然选择。”从2000年到2002年,青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1亿元,相当于1950至1990年40年的总和,GDP连续3年平均保持了11%的增长率,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4%,农民收入年均增长4.8%以上。基础设施、科教卫生、生态环境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去年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增幅居西部12省、市、自治区之首。

  为了让这块古老贫穷的土地发展起来,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一吹响,青海就率先行动起来,打破行政区划界线,横扫地方保护,请别人来发财,求自己快发展,支持外来企业,在青海落户扎根发展。

  横向联合走出一片

  天横向联合天地宽,冲出封闭都是路。青海是黄河发源地,全省境内的黄河落差大,山谷窄,水流急,搬迁任务轻,淹没损失小,建设水电站投资小、工期短、见效快。但过去虽然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缺乏资金,长期以来水在河中流,人在岸上愁。近几年来,青海主动联合内地兄弟省市区来开发青海丰富的水利资源。如由陕甘宁青4省区水电部门采取股份制形式,共同投资80多亿元,建成装机总量200万千瓦的李家峡水电站,是目前黄河上游已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年发电量近80亿千瓦时,实现了西电东供,缓解了陕甘宁3省区电力不足的困扰。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投资150亿元,装机总量420万千瓦的拉西瓦水电站,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境内投资79亿元,装机总量150万千瓦的公伯峡水电站目前正在建设中。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青海分公司总经理夏忠告诉记者:“这两座大型水电站建成后,青海将成为西北最大的水电基地,所发出的电能完全满足大西北的需求。”

  作为一个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的内陆省,青海在发挥自身经济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同时,确定了“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与外部区域全方位、多渠道的合作,省州县各级政府主动热情地对外省市区和民间投资搞好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新格局已在青海初步形成。

科技助推经济大发展


  打开山门,冲破封闭,横向联合求发展的思路和举措,给青海引来了资金,引来了人才,也引来了科技,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青海有320万农牧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0.37%。虽说青海牧民拥有5亿亩草场,2300万头牛羊,农民拥有830万亩耕地,但牧区的平均海拔4000米,农业区平均海拔3000米,由于地处高寒、生态脆弱和退化,牧区十年五灾,农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气候恶劣、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牧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农牧民的收入。为了加快全省农牧民奔小康的速度,青海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引进科学技术、加大科技投资,推广和普及科学养畜、科学种田当作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目前全省已与美、日、法等12个国家、国内10个省市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还聘请国外专家89人,同时引进了国内外高产小麦、油料栽培、牛羊杂交改良等75个项目的先进科学技术。如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与捷克合作研究的“牛羊胚胎性别鉴定及其移植技术”、绵羊改良等技术在全省牧区进行了推广;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单位联合成立了“青藏高原生态林研究中心”等推动了青海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为了提高全省农牧民的整体素质,青海省冲破封闭走出大山,走出国门学习科技。青海省农牧厅等单位在“九五”期间,前后共组织54批农科人员出国培训,培养农牧业科技人员527人,这些人员回来后,在全省农牧区又培养了一大批农牧业科技人员,成为全省农牧业地区科技知识的传播者和领路人。11月初,记者在乐都县采访时看到,1300多户菜农种植的9000多万公斤蔬菜,基本实现了电脑上网销售。27岁的青年农民林海个人开办的农副产品信息代办处,帮助本县菜农网上卖菜1500多万公斤,今年又向韩国推销乐都大蒜450万公斤,全县菜农今年网上销售蔬菜增收就达2000多万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3: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总量与特征
  1.土地资源总量
  青海省土地资源总量仅次于内蒙古、西藏、新疆,居全国第4位,全省共有土地面积72.23万平公里。
  2.土地资源的特征
  (1)土地面
积大,但质量差,优质土地少。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偏低,大多数地区降水少,土地发育程度低。从土地类型来看,高山地多,山旱地多,戈壁、沙漠多,冰川、寒漠地多,土层薄和质地较粗的土地多,从而影响了土地的质量。青海也有一定面积质量较好的土地,主要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东部河湟地区的黄土区或红土区,土层深厚,气候温暖,降水较多,土地质量较好。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气候较温暖,但降水少,局部地区土层较厚,小面积有水源灌溉,土层较厚的土地质量较好。
  (2)土地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青海省土地广阔,南北纬度相差8度,地貌、土壤、植被类型较多,因此构成了较多的土地类型。以东部黄土区山地为例,其土地类型垂直分带是:河谷沟谷地,低山丘陵地,中山地,高山地,极高山地。该区土地利用垂直分带是:海拔2,80O米以下主要种植春小麦等温性作物,还有草地,为农牧地带;海拔2,8O0米~3,3O0米主要种植青棵、油菜等耐寒作物,还有天然草地和森林,为农林牧地带;海拔3,3OO米~3,9OO米为牧业用地;海拔高度最低为1,65O米,最高达6,860米。土地类型随着海拔的升高,也呈相应的变化,出现明显的土地垂直带谱。
  (3)草地多,适宜农林土地少,但分布相对较集中。青海草地面积大,草地面积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0.46%,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主要集中于青南高原、祁连山地和柴达木盆地东南部边缘山地。宜农地土地面积仅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54%,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宜林土地仅占省全总土地面积的6.1%,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地区。

  (二)土地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青海土地资源的类型共有13个一级类型和75个二级类型。其土地类型及其分布:
  1.河湖滩地及湿地
  这类土地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茶卡盆地、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的湖滩和河滩地上,不包括青南高原和祁连山系中的高寒湿地。土质主要为湖积物和冲积物。柴达木盆地和茶卡盆地,气候干旱,蒸发强烈,盐湖较多,也有淡水湖泊,湖泊周围多盐碱土滩地和盐土沼泽地。青海湖盆地和共和盆地气候为半干旱,湖滨多形成草甸湖滩地。
  2.平地
  平地主要集中分布于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门源盆地和青海省东部的山间盆地。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分布有大面积的风蚀雅丹平地,气候极端干旱,地表基本上没有植物生长,地表盐份和细土状物质胶结在一起,形成坚硬的盐磐,为盐漠平地;盆地北部和东南部,在冲积洪积带前缘潜水溢出带附近,形成荒漠化草甸平地;盆地东部,在海拔2,90O米~3,2OO米之间,降水稍多,形成棕钙土平地。祁连山东部的门源盆地,降水较多,植被为草甸草原,形成黑钙土平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和东部山间盆地,气候属半干旱,形成粟钙土平地。
  3.绿洲地
  绿洲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也有少量分布。该地气候温暖、干旱,土壤为灰棕漠土、棕钙土和淡栗钙土。主要为农用地,有水灌溉,农地中种植有防护林,形成绿洲。绿洲地是当地粮食、油料、蔬菜生产基地。
  4.平缓地
  平缓地除高寒的青南高原、祁连山高寒地区以及柴达木盆地西部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平缓地坡度一般为3度至7度,地表组成物质洪积物和坡积物兼有,地下水位较深。青海省东部的湟水和黄河地区的平缓地,生长着荒漠化草原和干旱草原植被,土壤为灰钙土和栗钙土。柴达木盆地东部,海拔2,700米~3,25O米的平缓地上,植被为温性荒漠草原,土壤为棕钙土;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海拔2,60O米~3,5OO米的平缓地上,植被发育为草甸化草原和干草原,土壤相应为暗栗钙土和栗钙土,暗栗钙土平缓地有旱作农业或种植饲草饲料,栗钙土平缓地必须经平整土地和进行灌溉,才能种植农作物。
  5.台地
  台地在青海省各地均有分布,一般处于山前,由河流下切形成平台地。台地比较平坦,边缘常有坡或陡坎,相对高度一般大于50米,完全不受地下水的影响。青海省东部湟水,黄河谷地海拔2,300米以下,为灰钙土台地,或称黄土台地;海拔2,800米-3,300米的草旬草原地带上,分布有草旬草原黑钙土台地。柴达木盆地东部海拔2,800米-3,250米为荒漠土或半荒漠土台地。青南高原和祁连山高寒地区,高寒荒漠草原台地集中分布于祁连山哈拉湖以西及西部可可西里一带;高寒草原台地集中分布于祁连山哈拉湖以东部分地区及青南高原沱沱河和玛多县城以北地区;在青南高原东南部和祁连山东海拔3,300米以上地区,分布为高寒草旬台地。
  6.河谷沟谷地
  青海流水地貌较为普遍,河漫滩、河谷阶地广布。地表组成物质为冲积物,土壤不含盐碱或含有少量盐碱,水源条件好,多数土层较厚,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发展种植业。
  7.沙漠
  沙漠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青南高原西部和祁连山西部也有少量分布。沙漠的地表组成物质主要是细沙,地下水位低,生长着稀疏的耐旱植被或没有植被。沙漠的一般形态有沙丘、沙山和平沙地。
  8.戈壁
  戈壁集中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山前倾斜平原。地形平缓,气候极端干旱,蒸发量很大,地下水位深。植被稀疏,主要由旱生、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组成,有的戈壁寸草不生。地表组成物质为砾石和砂砾石,砂砾石层中有石膏聚积。土壤主要是灰棕漠土。
  9.低山丘陵地
低山丘陵地分布于山体的下部,相对高度小于1OO米,除青南高原和祁连山高寒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东部河、湟两岸分布有灰钙土低山丘陵地和栗钙土低山丘陵地。柴达木盆地分布有棕钙土低山丘陵地和灰棕漠土低山丘陵地。东部低山丘陵地,热量条件较好,土壤母质为黄土或红土,年降水量为25O毫米-400毫米,但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
  l0.中山地
  中山地分布于山体的中部。由于山体的地理位置和形态不同,其分布和海拔高度各地并不一致,分布上限由南向北逐渐下降,南部班玛和玉树一带上限为4,000米~4,300米,北部门源地区为3,300米。降水量比低丘陵地稍多,气温略有下降。其北部地区由东向西,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强,土地类型依次出现栗钙土中山地、棕钙土中山地、灰棕漠中山地。
  11.山原
  山原主要分布于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表面起伏较小、河流切割程度轻的高原面上。地表组成物质主要为高寒残积秋风化物和现代河湖冲积洪积物。气候寒冷,年均气温在0℃以下。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原土。该类型土地面积较大,地势平坦,是青海主要草地之一。
  12.高山地
  高山地主要分布于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山体的上部。海拔高,祁连山一般在3,300米以上,青南高原在4,000米~4,300米以上。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寒冻风化较强烈。植被主要是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原。土壤类型相应为高山草甸土、高山灌丛草甸土和高山草原土、一般土层薄,粗骨性较强。
  13.极高山地
  极高山地分布于高山地以上山体的顶部。各地分布的海拔高度不一致,祁连山东部在海拔3,9OO米以上,祁连山西部在4,500米以上;青南高原东部在4,600米~4,800米以上。青南高原西部在5,000米以上。气候严寒,现代冰川发育。冰川下部或没有冰川的地方,地表有寒冰风化的岩石碎屑堆积,并有很稀疏的耐寒的垫状植物生长,土壤为高山寒漠土。

  (三)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主要从农、林、牧三个方面进行。
  1.宜农耕地
  宜农耕地指现有耕地。1999年全省有耕地61.16万公顷,其中大部分耕地集中于日月山以东的湟水和黄河流域一带,其次是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祁连山北部边缘和青南高原东南部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也有小面积的分布。按耕地对农作物的适种程度和生物产量,将耕地质量分为一、二、三等。
  (1)一等宜农耕地。约占宜农耕地的17%,主要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的河谷阶地,海拔为1,650米~2,8OO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热量条件好,一年一熟,部分耕地可复种。粮食亩产一般在400公斤以上,是青海稳产高产农田。
  (2)二等宜农耕地。约占宜农耕地的22%,一般亩产粮食250公斤~400公斤。
  (3)三等宜农耕地。约占宜农耕地的61%,主要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海拔2,8OO米~3,300米之间和青南地区3,60O米~3,900米之间,水土流失严重,地形破碎,土壤退化、贫脊,粮食平均亩产只有1OO公斤左右。
  2.宜林土地
  宜林土地包括现有林地和后备宜林土地,前者有3O3万公顷;后大约有107万公顷。按林地生产的优劣情况分为一、一、三等。
  (1)一等宜林土地。包括针叶林灰褐土中山地以及部分针阔混交林灰褐土山地、阔叶林灰褐土中山地。主要分布于祁连、大通河、湟水、黄河上游、隆务河、班玛、玉树等林区阴坡和半阴坡。这些地区气候良好,降水较多,坡度适当,土层较厚,适于林木生长发育。以云杉树种居多,次为桦、杨树,是青海林业生产基地。
  (2)二等宜林土地。林地类型与一等宜林土地类型相同,分布范围包括一等宜林土地分布地区的阳坡和半阴坡,以及阴坡坡度较陡的地方,树种以圆柏为主,其次为混交林和阔叶林。该林地土层较薄而干旱,生产能力稍低。
  (3)三等宜林上地。包括灌木林地和乔木疏林地。该土地面积最大,占现有林地的7O%。主要分布在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区,以及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该林地海拔高,气候寒冷,或降水少,土壤干旱。林地生产能力低,但对保持水土具有重要意义。
  3.宜牧土地
  宜牧土地包括现有的草地和后备草地。这里仅指现有草地。青海省共有草地面积3,645万公顷,其个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16O万公顷。宜牧土地按对牧业生产的适宜程度和生产潜力,分为一、二、三、四等。
  (1)一等宜牧土地。主要由暗栗钙土草地、草原草甸草地、莎草禾草草地、山地草甸草地等土地类型组成,占总草地面积的3%多,主要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高原东部地区。该土地气候较温和,降水较多,土层较厚,适宜于牧草生长发育,牧草单产较高,是青海重要的冬季牧地。
  (2)二等宜牧土地。该土地质量属中等,有一定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水文与排水、盐碱、土层、坡度、水分、温度等。水文与排水包括草甸沼泽土河滩地、滨湖沼泽土低湿地、高山草甸沼泽土草地、高山沼泽土草地。该土地潮湿,地表常积水,特别是高山地区,土层下面有永冻层,阻隔了地表水下渗,排水不畅,小水坑广布。由于草地过湿,牧羊易患腐蹄病,加之水坑中寄生虫和病原菌较多,对绵羊危害甚大。盐碱限制主要集中分布于柴达木盆地的湖滨及河滩地,含盐碱较轻,生长赖草和草甸植物。由于该土地水分条件好,是较好的牧地。该土地类虽然单产不高,但草质好,适口性强。二等宜牧土地面积最大,占青海省草地面积5O%多,是青海的主要牧地。
  (3)三等宜牧土地。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四周和祁连山、青南高原的西部地区。面积占全省草地面积的20%多。土地类型包括针茅高山草原土草地、盐土草地、灌木禾草草地等。这些土地分别受到水文和排水、盐碱、土层、土质、坡度、水分、温度、土壤侵蚀较强的限制。牧草较稀疏、草质较差。
  (4)四等宜牧土地。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青南高原西部地区,以及高山体的上部,面积较大。土地类型包括荒漠和半荒漠草地,高山荒漠草原土草地,原始高山草甸土草地。牧草生长十分稀疏,单产很低。主要受低温、干旱的限制。
  4.不适宜农林牧土地
  不适宜农林牧土地包括戈壁、沙漠、寒漠地、冰川与永久积雪地、盐滩、风蚀劣地等。这些土地地表没有植物,或植物非常稀少。这类土地面积很大,全省共有3,038.4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多。

  (四)土地资源的开发前景
  根据青海省土地资源的特点,全省土地资源的开发前景,应以牧业为主。同时在适宜于农、林、渔的地区,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1.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从地区看,青海省的玉树、果洛、海西州发展潜力较大,将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地区的草地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力、其主要途径措施是:
  (1)科学地确定载畜量和配置畜群。根据青海不同地区冷季长短、牧草产量、畜种构成、食草数量以及年际间牧草产量的变化,以草定畜,科学地确定载畜量和配置畜群。根据草地的种类、长势、产草量、水源状况、距离远近、归属范围等,实际分段、分区、分片轮牧,从而达到有效地利用草地,草地的载畜量可因此而提高10%左右。按照各个地区的地势高低、气候冷暖、水源多少、草地好坏、畜种构成,合理划分和使用季节草地,实行分季放牧,并适当延长夏秋草地放牧时间,可减少冬春草地的压力。牧区将推广小搬圈制度,防止过牧,有利于松土、施肥和提高牧草产量,有助于牲畜育肥增产。
  (2)加强草地“四配套”建设。草地“四配套”建设包括围栏封育草地、建设畜棚、建设人工草地、人畜饮水工程。以户为单位进行建设。围栏封育草地就是把草地圈围起来封育,进行有计划的改良利用和轮牧,使围栏草地成为丰产稳产基本草地。青海80年代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将扩大围栏草地的建设规模,加强管理,提高围栏草地的质量。
  (3)大力改良天然草地。改良天然草地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其办法为:在摸清草地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的前提下,分期分批地种播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牧草,清除毒杂草,清除虫、鼠害;通过引水灌溉,浸润、松耕土壤,追施肥料等,改造低产草地,提高草地的生产率和载畜量。青海多数草地干旱缺水,因此发展水利对改良天然草地作用很大,一般仅在春季灌溉I~2次水,牧草产量要提高25%~30%。通过施肥能够促进天然草地的更新,提高产草量,还能加速物质循环,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4)积极进行人工草地建设。根据青海目前情况,首先选择利用弃耕地、退比草甸地、黑土滩等作为人工草地,对超过25度的坡地应逐步退农还牧种草。农区可利用休闲地种植饲草饲料。建设人工草地需要发展草原水利,扩大草地灌溉面积,实践证明,灌溉草地比不灌溉草地产草量增加3倍-5倍以上。在地下水下充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抽水灌溉。草原水利建设投资大,需因地制宜,多点布局,以小型为主、乡办为主。
  (5)实行季节性草原畜牧业。实行季节性草原畜牧业,可有效地减轻冬春草地的压力,缓和草畜矛盾。同时畜牧业作为一项产业,将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草地资源,加快牧草转化和畜群周转,提高总增率、出栏率和商品率。有效地利用草地资源,符合物质能量转化自然规律,也符合少投入多产出的经济规律。
  (6)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以当地草地资源而定。比如,高寒草甸草地、高寒草原草地,将以放牧藏羊和牦牛为主;荒漠、半荒漠草地,将以放牧山羊或骆驼为主。在同一地区,注意牛羊比例搭配,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种类和不同高度的牧草。
  2.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青海耕地很少,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耕地资源,不断提高耕地的生产率和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意义十分重要。根据青海耕地实际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指导思想,青海开发利用耕地资源的主要途径是:
  (1)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把重点放在中低产田改造上。主要是兴修水利,整治退化耕地和平整土地。通过兴修水利工程,使一部分旱地变为水浇地;维修老化失修的水利工程,改善灌溉条件,改造整治退化的耕地,包括治理改良次生盐渍化和沙漠化耕地。坡地改梯田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产水平。从地区来看,东部河湟地区的重点是旱地变水地,扩大灌溉面积;柴达木盆地的重点是治理土壤次生盐渍化;东部河湟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将重点抓好坡地改梯田建设。
  (2)有计划地适度开发宜农荒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需要有计划地适度开发直农荒地、逐步扩大耕地面积。近期开发的重点在东部河湟地区和共和盆地,其次是柴达木盆地。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将实行综合开发,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3)调整耕地利用结构。根据目前耕地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作物、防护林和饲草饲料作物用地偏少,不能达到农林牧结合的目的。适当减少耕地中农用地比例,扩大林(含经济林木)、牧用地的比例,经济效益可提高。在种植业内部各类农作物的用地,将合理确定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和高效作物的比例,同时合理安排主粮与杂粮、耗地作物与养地作物的种植比例关系,合理安排轮作,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并不断提高地力。
  (4)推广混种、间种、套种和复种,提高光能利用率和耕地生产力。青海省光能资源非常丰富,但作物和牧草的光能利用率只有0.2%左右,然而一些高产地区光能利用率可达3%左右。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和耕地生产力,实行混种、间种、套种和复种是有效途径之一。全省约有4O%的耕地可实行混种、间种、套种和复种,其中东部河湟地区约有3.3万公顷(合50万亩)耕地可复种。
  3.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青海省林地面积虽然不大,但仍有一定的开发潜入。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途径是:
  (l)调整林地利用结构。根据青海的自然条件,将扩大水土保持林地和农田防护林地的面积;扩大用材林地和薪炭林地的面积;营造成片经济林木和在村镇周围或庭院营造经济林木。
  (2)因地制宜扩大现有林地面积。根据青海不同地区的条件和造林目的,东部河湟地区的川水地区将以林护农,实现林网化;浅山地区将结合水土保持工程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脑山地区在大搞封山育林的同时,营造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柴达木盆地将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农用防护林。共和盆地将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农用防护林、薪炭林和水库边护岸林。青南地区主要是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林区主要是营造用材林等。
  (3)充分调动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青海林业基础差,地域范围大,交通不便,气候条件较差。为了搞好林地建设,将制定政策,充分调动国家、集体和个人营林的积极性,依法保护林地,禁止乱砍滥伐森林,禁止毁林开荒,使青海林地面积有个较大的增加。
  4.水面的开发
  青海省水面面积大。全省有鱼水面积106.7万公顷;其中大部分是湖泊。另外还有荒水面积1.4万公顷,沼泽地、低洼地和河滩地可开挖成鱼池的有数万公顷。因此,开发利用水面资源,发展渔业对青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青海湖面积有4.6万公顷,是青海主要鱼产区,由于偷捕滥捕,资源受到破坏,青海省政府已明令封湖禁捕,这是保护青海湖鱼资源的果断措施。另一方面将建立人工繁殖基地,尽快恢复资源。青南地区玛多县境内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两个大型淡水湖泊,今后将加强管理,合理捕捞。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的淡水湖泊,将进一步发展人工养殖,改进管理和捕捞技术,提高产量。扩大龙羊峡水库网箱养殖虹鳟鱼等名贵冷水鱼的规模。东部河湟区和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人工养鱼,进行精养,不断扩大规模,使人工鱼池养鱼成为青海渔业主要基地之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3: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资源

  青海境内祁连山北走蜿蜒,阿尼马卿山南来逶迤,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山水之间林深草茂。广袤无垠的草原,不见曦月的森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高原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是无数珍禽异兽的天然乐园。
  据不完全统计,省内仅陆栖脊椎动物就达270多种,其中经
济兽类有110种,各种鸟类294种。珍贵的稀有动物有:
  “雪山之王”--雪豹。雪豹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岩栖,是猫科动物中的佼佼者。由于常年奔跑跳跃,四肢健壮,行动敏捷,是人们喜爱的观赏动物。豹皮是名贵皮货,豹骨是治风湿病的良药。
  “高原勇士”--野牦牛。野牦牛终年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区,争雄好斗,不怕狂风酷寒。全身披满浓密的黑色长毛,且绒多,质坚韧,可加工成毛纺制品。皮可制革,肉味鲜美。牛角、舌、喉、心、胆、血等,均可入药。
  “荒漠之舟”--野骆驼。是世界上稀有动物之一,具有耐寒、耐饥渴,善于长途奔走,性温驯,耐粗饲,有优良的役用价值,且有产绒、产乳、产肉等生产性能。
  “珍禽之冠”--黑颈鹤。是世界鹤类中最稀有的一种。因其额、颊和颈的大部分呈黑色而得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其肉、骨、胃等均可入药,是为世界注目的珍禽。除此以外还有白唇鹿、天鹅、雪鸡、岩羊等。
  珍贵的毛皮类有:水獭、旱獭、赤狐、猞猁、石貂、兔狲、香鼬等。
  药用兽类有:马鹿、水鹿、麝、棕熊等。
  肉用兽类有:黄羊、野驴、盘羊、鹅喉羚、狍等。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河流湖泊众多,水面类型多样,有鱼水面达1600多万亩,水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鱼类为鲤科裂腹鱼亚科的冷水性鱼。主要鱼种有:青海裸鲤、花斑裸鲤、光唇重唇鱼、哲罗鱼、条鳅等共40余种。
  青海湖盛产的裸鲤(俗称青海湟鱼),是青海大型经济鱼类,它适合高原半咸水湖的特殊环境,是冷水型的咸淡鱼类,其肉质鲜美。鱼类的70%以上均可食用。其食型杂,但生长缓慢,繁殖能力低,一条500克的鱼需要生长10年,因而被国家列为国家保护的重要水资源。

  青海的野生植物约有2000多种,其中经济类植物1,000余种;药用植物680余种,名贵药材50多种。其中雪莲,夏草,贝母,当归,发菜,枸等,声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经济效益显著。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品种比较齐全,分布集中,有很高的开采价值。到1999年底,青海境内已发现的矿产有125种,探明储量的矿种105种,探明矿区7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119处,中型矿床144处。有潜在价值的62种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约17.3万亿元,占全国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的19.2%。人均占有量为375万元,是全国人均水平的50
倍,名列首位。在编入全国矿产品储量表中,青海省有50种矿产储量列前10位,其中列第1位的有11种。列第二位的有5种,列第3位的有7种。在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45种矿产中,青海省有21种列全国前10位。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在全国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等特点。按化学成分,有氯化物型盐湖、硫酸盐型盐湖和碳酸盐型盐湖。按矿系,有钾镁盐矿床、硼矿床、锂矿床、钠盐矿床、天然碱矿床。按元素,除钾、镁、钠盐等主元素以外,还伴生大量的硼、锂、锶、铯、溴、碘等元素。在青海的盐湖资源当中,铷、钾、镁、锂、锶、硭硝6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青海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很丰富,石棉、电石用石灰石、蛇纹岩、玻璃用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的储量在全国也名列前茅。石棉储量居全国第1位。茫崖的石棉以纤维长、可纺性强闻名于世。祁连石棉以其独特的湿纺性能、可与加拿大魁北克棉相媲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有较好的成矿条件,盆地内共发现油田16处、气田6处。据全国第二次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盆地总的石油资源有12.44 亿吨,已探明2亿吨;天然气资源已探明472亿立方米。

地域分布不均衡

  青海地域辽阔,矿产地广布,但分布极不均匀,已知矿产绝大部分分布于北纬36°线以北,该区集中了上表矿床的86%,保有储量潜在价值99%以上。在矿种分布上大致有北煤、南砂金、西盐类和油气、东非金属矿产的地域分布特征。地处青海的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类矿产和一些非金属矿产,在全省以至全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国99%以上的镁盐,96%以上的钾盐,80%以上的锂矿和湖盐矿,66%以上的芒硝,近50%的锶矿和石棉矿都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在其已上表的39种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锂、锶、盐矿、钾盐、镁盐、硼矿、天然碱、碘、溴、铷、云母、长石、硅灰石、制碱用石灰岩等16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占全省各相应矿种保有储量的100%;铅、锌、芒硝、石棉、滑石、铟、镉等矿种的保有储量占全省各相应矿种保有储量的70%以上。柴达木盆地中15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159668.44亿元(表1-07),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的92.39%,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的16.40%。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为主的各类矿产资源配置比较齐全,储量高度集中,在国外颇为少见,不愧为中国的“聚宝盆”。

 部分重要矿产严重短缺,贫矿较多

  青海省矿产资源的潜在总价值虽高居全国榜首,但绝大部分即96.3%为盐类矿产,仅湖盐一项的潜在价值即高达122349.75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的70.3%。盐类和部分非金属在全国的地位虽高,但其需求量有限,除钾盐、石棉矿外,大多数的优势矿产难以充分利用;而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意义的黑色金属矿产和部分有色金属矿产探明储量不足,如铝、锰、钒、钛及金刚石等资源严重短缺,磷、汞矿品位很低,铁矿以贫矿为主,镍、钴等矿产选冶难度较大。

共生伴生矿产多

  在全省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尤其在盐类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中,共生伴生有益元素较多,常形成综合性的矿床,极大地提高了矿产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冶难度。如察尔汗钾镁盐矿床,既是大型钾盐矿,同时又是特大型的镁盐矿、盐矿、锂矿、铷矿及硼矿,还是大型溴矿和碘矿;再如德尔尼铜矿床,既是大型铜矿,又是大型钴矿、金矿、伴生硫矿及硒矿,还是中型锌矿和银矿。部分铁矿也有一些伴生矿产。

多数矿床开发利用条件较好

  全省已上表的391处矿床中,大中型矿床共182个,约占矿床总数的47%,而其探明储量则占各类矿产储量的绝大部分。多数矿床中矿体规模较大,分布稳定,便于开采。在区域上,同类矿产往往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如赛什塘─铜峪沟─索拉沟一带的铜矿,拥有铜金属储量100余万吨,便于大规模开发。绝大部分盐类及非金属矿产规模大,埋藏浅,且有相当多的矿床裸露地表,适于露天开采,采矿成本较低。青南高寒山区河谷中的砂金矿床,矿点多,品位高,埋藏浅,便于开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
  占全省已上表矿产潜价值98%以上的矿床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青海东部和海北地区,区内有兰青及青藏铁路,还有甘青、青藏、青新、宁张及柳格公路等交通干线通过,并依托青海主要城镇,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大部分矿床处在海拨3000米~3800米地区,个别在3800米以上,自然环境条件相对较好。
  青海省人民政府对矿产资源开发十分重视,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了“改革开放、治穷致富、开发资源、振兴青海”的战略方针的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为资源开发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这些都是青海省矿产开发较为有利的内在条件。但也存在着矿产资源开发的不利因素,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经济实力较差,资金短缺;与内地相比自然环境差,有的矿床地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或运输线过长,使一些低值矿产难以发挥其经济效益等。
  省地质矿产厅矿产资源论证项目专题组在对全省33种矿产1992年底上表矿区逐个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结合全省“九五”规划及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纲要的要求,就每个矿种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进行了论证,得出了大体符合青海实际的结论。
  能源矿产:煤炭能完全满足建设需要;石油和天然气未列入省级论证范围,但从保有可采储量看,基本能保证建设需要。
  黑色金属矿产:铁矿不能保证建设需要;铬矿基本能保证建设需要,但铬矿品位低,炼特种钢所需优质矿石需从省外购进。
  有色金属矿产:铜矿能完全满足建设需要;铅锌矿可服务至2015年;镍矿虽然能满足建设需要,但选冶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钨矿基本可满足省内需要;汞矿虽然储量较大,但品位低,开采贫化严重,选冶成本高,难以满足建设需要。
  稀、贵金属矿产:锶矿、锂矿能完全保证建设需要;金矿基本能保证建设需要。
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冶金用石英岩、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石灰岩能保证建设需要;菱镁矿和萤石难以满足建设需要。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盐矿、钾盐、镁盐、芒硝、硼矿、电石用石灰岩、制碱用石灰岩完全能保证建设需要;硫矿基本能保证建设需要;磷矿品位低,综合利用产品无销路,经济上难以过关,不能满足建设需要。
  建材和其他非金矿产:石棉、石膏、水泥用石灰岩、玻璃用石英岩、硅灰石、水晶完全能满足建设需要;滑石基本能保证建设需要。 综上所述,青海省的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较高,在已论证的33个矿种中,除铁矿、汞矿、菱镁矿、磷矿、萤石5种矿产不能满足建设需要外,铬矿、铅锌矿、钨矿、金矿、硫矿、滑石7种矿产基本能保证2010年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其余21种矿产能保证2010年后较长时期的建设需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7-19 19: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签到天数: 1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7-20 02: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08681.com兵网营区环境内,让我们支持楼主,我们共同来盖楼吧!

签到天数: 1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7-24 16: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贴子,我们顶一下,我要搜网wysou.com

签到天数: 1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2-2 21: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08681.com兵网营区环境内
让我们支持楼主,我们共同来盖楼吧!

签到天数: 1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2-2 22: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贴子,我们顶一下
军旅故事www.81.gs

签到天数: 1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2-3 02: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兵心网08681.com不错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