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今日中俄边境特务村:村民对容貌很自卑

2011-9-8 18:45| 发布者: 兵网| 查看: 1443| 评论: 0

摘要: 转播到腾讯微博 张运山生前留影。 中俄边境“特务村” 凌晨三点多,黑龙江省逊克县车陆乡宏疆村,朝霞的光辉已然可见。78岁的老汉徐维义已经出门,去江边收他昨日布下的渔网。虽然是夏季,这里的早晚温度也只有五六 ...

[导读]文革的风暴过后,村子变得沉默且自卑,村里人对自己的外貌变得敏感。他们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容貌,成为真正的中国人。唯一的办法,是找汉人结婚,逐渐稀释自己的俄罗斯血统。

被稀释的俄罗斯血统

文革的风暴过后,村子变得沉默且自卑,村里人对自己的外貌变得敏感。他们尤其憎恶别人叫他们“二毛子”,在他们看来,这是对他们的最大侮辱,比骂他们的爹娘还严重。

他们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容貌,成为真正的中国人。唯一的办法,是找汉人结婚,逐渐稀释自己的俄罗斯血统。

“咱们这种血统的人,尽挨斗,再找这种血统的人,要是再来一个文化大革命怎么办?”在饭桌上,老人苦口婆心教育下一代。

第二代中俄混血儿徐月娥是现任村妇女主任,也是县人大代表。1990年代她去北京开会时,有人问她是哪里人,她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你既不是俄罗斯人,看上去也不像是中国人。”

张玉福当上了村里的生产队长,娶了上海女知青为妻。组织上曾力劝他入党,并许诺可替他写好申请,只需他签名。“但我没同意,因为我父亲的事情,我心里过不去这道坎。可我儿子就入党了!”张玉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语气里不无骄傲。

张玉福的儿子考上了复旦大学,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是村里最有出息的孩子。

如今,村里已经出现了第四代混血儿,大多数人的容貌已基本与汉人无异。虽然仍有俄罗斯血统的特征留存下来,但这不但不妨碍他们被认为是纯粹的汉人,反倒是锦上添花了。

12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