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邓小平为何向毛泽东写信状告林彪有嫉妒心和不大容人?

2011-10-21 16:33| 发布者: 军中良剑| 查看: 6950| 评论: 0

摘要: “九一三”事件后的第二个年头,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信,专门谈了他对林彪的看法。他在信中说,“在全国解放后,我从一些事情中,逐渐觉得他是一个怀有嫉妒心和不大容人的人。这我是从他对罗荣桓、刘伯承等同志的态度中 ...

5月30日,在军委扩大会议第三次小型会议上又说:苏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来,在军队建设上有不少违背列宁建设原则的地方。另外,苏军在内部关系上,曾经有一个时期不正常,现在正在改进。苏军的一套组织制度和体制,大都是为着巩固单一首长制。我们有些同志由于受旧军队影响较深,看不到苏军的这些问题,反而热爱这一套。我们在学习上,搬错了一些东西,但也抵制了一些,不是全部都搬了。我们之所以要严肃地批判教条主义,是为着把我军的优良传统牢固地传下去;不然的话,当我军这批老的骨干死去以后,我军就有可能像匈牙利军队那样变质垮台的危险。

这种考虑,也是毛泽东同意在军队内开展反教条主义斗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中共中央军委于5月27日至7月22日,召开了有高级干部1000多人参加的扩大会议,把反对军队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的斗争推向了高潮。

林彪在开幕式上讲话提出:军委工作的重大问题是在毛主席领导下进行的,军委的经常工作是在彭老总的主持下进行的,今后我们要继续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军队同志继续在彭老总领导下更好地团结起来。林彪的讲话摆出了支持彭德怀的姿态,暗示有的人不能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团结起来。

贺龙、罗荣桓、叶剑英、聂荣臻元帅也讲了话。

会议的主旋律“一是揭发,二是批判,三是检讨”。但具体地说,发言者的心态不同,目的各异,表现也就不是完全一个声调。多数人迫于形势和党内斗争的历史教训,不得不随声附和;少数人怀着个人目的“表现积极”;个别过去积极提倡学习苏军经验、肯定和赞扬军事学院成绩的领导同志,也不敢承担责任而大反“教条主义”;而实事求是者也不乏人在。

邓小平总书记在会上讲了形势。在谈到反对军事教条主义时,他只是打了个有趣的比喻:学习苏军先进经验,好比请客吃饭。别人请你吃饭是好意,你吃了拉肚子,这埋怨谁?只怪你自己吃多了,或者你的胃肠消化不好。这要坚持实事求是。军委副主席陈毅元帅的讲话,也没有提“反对军事教条主义”。他作为我军初创阶段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领导人之一,谈了当时党内、军内的一些情况,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曾一度没有当选为军委书记,是少了陈毅这一票,结果是陈毅作为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当选为军委书记。工作了一段时间,陈毅感到吃力,于是,亲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主动提出由毛泽东重新担任军委书记。以后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陈毅因负伤和江西根据地斗争需要,留下坚持游击战争,而没有参加长征。对此,陈毅说,他曾一度有所误解:认为是毛泽东“报一票之仇!”其实当时毛泽东也无权决定陈毅是否参加长征。陈毅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坦诚交心,自我批评精神,博得了与会同志的热烈鼓掌和好评。他的发言摘要刊登在《会议简报》上,毛泽东阅后,写下了“陈毅是个好同志”的著名批语。在以后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陈毅遇红卫兵批斗,紧急情况下,他念了毛主席的这条语录,曾引起误会和不同的传说。这条语录产生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而不是产生在“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大革命”中陈毅参加了所谓“二月逆流”,正在受批判呢。(见吴欣峰:《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真相》,《炎黄春秋》2004年第1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