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邬江兴院士和04机团队20年持续自主创新探秘

2011-12-4 06:04| 发布者: 中国兵网| 查看: 4619| 评论: 0

摘要: 中国军网郑州12月3日电 题:“04家族”走出百余“俊男靓女”——邬江兴院士和04机团队20年持续自主创新探秘 在04机诞生2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解放军信息工作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采访邬江兴院士和04机团队,备受鼓舞 ...

延展阅读

“04家庭”走出百余“俊男靓女”系列报道之三:

在世界通信版图镌刻“中国创造”

    中国军网郑州12月3日电 题:在世界通信版图镌刻“中国创造”——信息工程大学“04机”研发团队20年自主创新攻关纪实

    20年前,有这样一群军人,他们擎起自主创新的大旗,研制出居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设备——HJD04机,在重重“夹缝”中奋力托举民族通信产业“绝处逢生”,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跨越式创新的典范”。

    20年间,有这样一种精神,激励着他们拿下十余项世界第一,取得百余项重大工程成果,3项核心技术载入中国自主创新史册,被誉为闪耀在我国通信版图上的“04之光”。

    20年后,有这样一支团队,潜心钻研在国家信息技术领域的潮头浪尖,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誉为“勇于征战信息疆场的开路先锋”。

    这就是信息工程大学邬江兴院士和他的自主创新团队,一支以强军兴国为己任,把一个个 “中国创造”插上世界通信产业之巅的军中科技劲旅。

    在民族通信产业生死存亡之际,开辟出一条自主核心技术的复兴之路——

    一切为了国家的利益

    地处黄河之滨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内,有一栋红色小楼,设有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震撼世界的“中国四号”——HJD04机的后续产品都诞生于此,最近20年来,我国通信产业史上的多个重大阶段的跨越,也都与这栋小楼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潮,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带着先进的通信产品抢滩登陆中国市场,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通信网上形成了“七国八制”割据的严重局面。

    现任研究中心主任的邬江兴院士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近千万门程控交换机在国家通信网上运行,我国信息安全无从保障不说,数百亿美元都装进了国外的口袋。堂堂中华,怎能如此下去?泱泱大国,岂能甘于落后?”

    就这样,胸怀一颗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时年31岁的邬江兴,带着学院挤出的16万元经费,与鲁国英、罗兴国一道带领着一群不满30岁的青年军人出征了。

    从1200门的G1200样机,到2000门的HJD03程控样机,到6万门的“中国四号机”……

    七年寒暑攻关,邬江兴和他的战友们一步一个脚印,终于研制出我国首台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话务量处理能力居世界第一,技术水平居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西方国家“中国人不可能搞出自己的大型程控交换机”的断言,带动了以“巨大中华”为代表的民族通信高技术产业的群体突破,我国固定通信网发展速度和规模迅速跃升到世界第一,为国家节省了数百亿美元的外汇支出,创造了近万亿元的产值,也为我国今天的网络通信技术和产业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重要的发展基础。

    面对国内程控交换机市场的可观利益,04机团队再一次让世人感到震惊,他们在成功推进04机产业化后,果断退出产业链,开放了核心技术专利,放弃了数亿元的技术提成,瞄准通信技术的下一个里程碑进发……

    因为他们认识到,军字号的团队必须始终怀抱国字号的追求,在民族通信产业技术复兴的道路上,任何患得患失或亦步亦趋的想法与做法注定会被时代淘汰,只有目光超前,不为成功或成果所累,才能不断勇立创新的潮头。

    这一次,他们瞄准上了移动通信,因为他们坚信这个全新的通信工具,将会在不久的将来与有线通信具有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

    由于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在第一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上同样受制于发达国家,与国外大型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严重劣势,不仅国家利益蒙受着损失,国家信息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处于技术积淀期的他们敏锐地觉察到,可以与发达国家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放手一搏。

    隔行如隔山,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的切入点在哪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