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咨询师考试基础知识要点

2011-12-16 22:42| 发布者: 兵心之恋| 查看: 6261| 评论: 0

摘要: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相当于一般所说的普通心理学,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第一节】第一单元 心理学概述:人的心理活动中 .. ...
26.社会化的分类?答:1.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音社会化为前提的。语言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2.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社会生活中,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
27.男女之间的差异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描述:1.性:是生物学概念,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如遗传,内分泌,解剖及生理的差异。2.性别:表示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3.性别角色: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28.道德社会化: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我过程。它有三个方面:1.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
29.政治社会化: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爱国意识的发展有三个连续的阶段:1.国家形象阶段2.抽象国家观念阶段3.国家组织系统阶段。
30.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31.角色理论: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研究和解释个体的行为及其规律。
32.社会角色的分类: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2.规定型和开放型角色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33.角色扮演:过程含有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要素。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1.角色冲突:有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
34.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识。主我与客我,是詹姆斯关于自我的概念,前者是认识的主体,是主动地自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后者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主我是自我的动力成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
35.自我结构:主要有五个层面,即1.物质自我:是其他自找的载体,是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2.心理自我:是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3.社会自我: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同时被个体意识的层面。4.理想自我: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得人,即在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为的重要原因。5.反思自我: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反馈的层面。
36.自我概念的功能: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关键怎样认识自己。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实际引导着个体行为。2.解释经验。经验对个体的意义是由其自我概念决定的。3.决定期待:在不同情境中个体对事物的期待,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自我期待均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概念。
37.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38.身份:是指其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与其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
39身份的定义: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地位身份,它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处境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处境身份,它是易变的。身份与角色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
40.身份的特点:1.客观性2.主观性3.多重性4.稳定性5.契约性
41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42.詹姆斯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意思是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根据公式增大和减少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
43.影响自尊的因素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②行为表现的反馈。③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④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44.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对他和群体的知觉是1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2自我知觉。3对行为原因的知觉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
45.社会知觉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
46.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1.认识者的经验2认识者的动机与兴趣3认识者的情绪
47.图式的主要作用:1.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2.影响记忆3.影响自我知觉4.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48.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来,明确它对自己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49.印象形成的效应: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信息出现的顺序,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2.光环效应: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3.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是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50.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原则,形成一个总体印象。⑴加法模式  ⑵平均模式  ⑶加权平均模式: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权重,然后将权重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是后加以平均。⑷中心品质模式: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