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从上述热搜词可以充分挖掘这一年来中国网民所走过的心路历程。可以总结为:公平的感伤,透明的渴望,变革的期盼。 这是网络狂欢的时代,这是理性思考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中,无论郭美美、李娜、乔布斯,亦或是温州动车事故中的铁道部,“他们从来都不是主人公,他们只是深度公共事件的源头和切入点”。就此,公众借助网络发出自己呼唤,密切关注公民权利保护、公共权力监督、公共秩序维护、公共道德伸张等一些列重大社会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公民意识在增强,弱者心态在淡化,他们的见闻更加广博,意志也更加坚定。保持理性与透明,谋求变革与发展,愈发成为时代的主题。 官方和民间、体制内与体制外两个舆论场的出现,给政府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欧洲债务危机、中国航母发展等问题上,两个能量场出现了吻合和统一,但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却是各说各话。于是,舆论的监督、追问将无孔不入、无时不有。从外交到内政,从经济建设到国防规划,有关部门须适应当下中国舆论生态,更多地尊重民意,以适应中国未来发展之大势。而个税起征点提高的论证过程,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从内容到形式,新闻热搜词既有个性化的体现,又有社会化的表达。“蒜你狠”刚走,“盐王爷”又来,笑中含泪,泪中含笑;“娜一吻”、“娜么美””、“娜太牛了”,柔美动人却又豪气冲天。有时,庄严肃穆的表达方式未必能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反而那些带着戏谑、娱乐化的民意表达更能奏效。须知,娱乐本身就是一种颠覆力量,它所包含的隐喻性的批判,更能切中时弊,直指心性。 新闻热搜词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新奇特”的新闻事件到负面新闻链条,从偶尔的零星消息发布到负面新闻议程的设置——郭美美事件由一个个体肤浅的炫富行为竟演变为一场对中国官方慈善组织的质疑、对传媒职业规范的讨论;而李娜法网夺冠的喜悦,更引来了网友对举国办体育体制的批判……在这些舆论场的形成过程中,传统媒体时常陷入一种被裹挟的局面,逐渐让渡出部分议程设置的权力。 新闻热搜词的情感共鸣,也体现了网民自我角色的道德要求归一化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网民情绪快速传播,急速共振的特点——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中悲痛的传递、李娜夺冠时欣喜的张扬、乔布斯去世时痛惜的传递、中国航母试水时自豪的洋溢……无不借助多级传播在网民间传递、酝酿、发酵、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