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兵网揭秘:大清正部级官员逃亡美大使馆始末

2012-2-16 07:36| 发布者: 老兵| 查看: 3038| 评论: 0

摘要: 【足本未删节】逃亡大使馆:从急先锋到替罪羊雪珥【按:应网友之要求,我将这篇文章的原稿在此全文贴出,其实在《中国经营报》发表时删节不是很多,主要是关于当时政治派系的一些分析及一些英文名称,欢迎大家继续评 ...
有意思的是,莫理循认为,被解职一事,对盛宣怀本人来说或许并不坏,因为他的身体虚弱(his health is frail)。这是当时几乎所有的官方和非官方的文献中,唯一提到盛宣怀的健康状况的。在盛宣怀1916年去世后,其子孙为其撰写的《盛宣怀行述》中,才披露了一些当时情况,似乎盛宣怀的确面临健康问题,但并不严重。看来,作为大清官场通,有着“北京莫理循”绰号的这位英国记者,或许有特殊渠道接触到更深的内幕。

而此时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庆亲王奕劻,却对自己被申斥并不在意,《纽约时报》说,根据接近庆亲的人士透露,这位总理并无不悦,甚至还期望着自己也能被离职,早日逃离这个左右为难的工作。

《华盛顿邮报》还刊发了盛宣怀及政府军前敌总指挥荫昌、被革命党炸死的广州将军凤山,已经卸任和即将上任的驻美公使张荫桓、施肇基等4人的照片,题目则带有相当的调侃成分:《中国乱局中的主演们》(Chief actors in China’s troubled affairs)。

但局势的发展,并没有《华盛顿邮报》标题那样轻松。资政院对“双开”盛宣怀,仍不满意,他们还想更进一步——要了盛宣怀的命。

对此,《华盛顿邮报》似乎建立了特别的新闻管道,刊登了远较其它媒体更为详细的报道。

该报记者在27日发出的电文(28日见报)中说,资政院的议员们为未能处决盛宣怀而颇感悲愤,通过了一项新的议案,要求判处这位部长死刑并立即执行。在见报稿中,该报用了一个长长的副标题::“下野的内阁部长盛宣怀,已经逃离北京,以避免暗杀,据信他已获得外国外交机构的庇护。”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继续说,据传,盛宣怀逃入了美国使馆,随后在10名外国士兵的护送下前往天津。但在该报向美国使馆查证时,使馆参赞爱德华(Edward T Williams)对此予以否认。

记者继续挖掘说,当天先是盛宣怀的一名追随者,紧急造访了美国使馆,随后,美、英公使进行了磋商,并召集了,美、英、法、德四国公使的联合会议,会后立即集体觐见中国总理庆亲王,对盛宣怀的安危表示强烈关注。报道说,四国之所以出面,是因为盛宣怀是与四国银团进行铁路贷款谈判的主要参与者,盛宣怀如今的处境,与此谈判极有关联,各国有道义上的责任对他给予保护。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事后被证明属实。当天(27日),在得悉了资政院要求处死盛宣怀的消息后,英国公使朱迩典(John Newell Jordan)、美国公使嘉乐恒(William J. Calhon)、德国公使哈豪孙(Herr von Haxthausen)、法国代理公使斐格威(Francois Georges Picot)紧急磋商,决心采取联合行动,保护盛宣怀。

朱尔典在10月28日发给英国外交大臣格雷(Edward Grey)的急电中说,四国公使在27日联合觐见庆亲王,得到了庆亲王的承诺,绝不加害盛宣怀。而在更为详细的邮递报告(11月17日到达伦敦)中,朱尔典汇报了更多的细节:

“近来盛宣怀因争铁路政策以救危亡,于北京腐败政府各大员中,实为杰出之人(雪珥注:原文是盛宣怀成为这个“衰弱政府的肩膀和头脑”,此处从旧译)……资政院未知详情,而哗然争辩之弹劾,盛决不料其结果,遽至革职。但盛被此次猛击,犹照东方习惯,颇为镇静。起行之前,于夜间(26日)料理交待。然次日(27日)事势,忽更大变。因资政院已传布印就之决议,请速杀此年老之大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