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兵网交流孔子的军事民本思想

2012-3-6 21:58| 发布者: 军嫂| 查看: 1471| 评论: 0

摘要:   孔子的仁学,把由殷商至西周滥觞的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他将这个思想引入军事领域,用以观照战争问题,产生了独具特色而又影响深远的军事民本思想。本文仅就孔子的军事民本思想做一探讨。   攻守在民 ...

  孔子进而认为,一场战争是否值得肯定,要看它是否给民众带来利益。有一次,弟子子贡觉得管仲没有忠于他先前的主人公子纠,反而去辅佐公子纠的政 敌公子小白(即齐桓公)成就霸业,是“非仁者”,孔子教诲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管仲辅佐齐桓公所进行的争霸战争,一定程度上制止了诸侯纷争战乱不息的状况,消除了周边落后的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各侯国先进生产关系和先进文化 的威胁;促进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往,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免受战争负担之累和战乱离散之苦。这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好处是长期的,从齐桓公时期到孔子生活时期,已愈百年,“民到于今受其赐”,因此不是“非仁”之战,而是仁战。孔子激烈反对“刈百姓,危国家”,给民众带 来苦难的战争。在2000多年前,孔子能把是否给民众带来利益作为评价标准,充分肯定齐桓公争霸战争的历史作用,眼光是犀利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民本观念的确立,使孔子在战争力量的对比中,把民心向背作为比较双方优劣的重要条件,作为战略决策的重要筹码。请看他提议进行的两场战争中,他 对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着眼点: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卅。孔丘三日齐(斋),而请伐齐,三。公曰:“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对曰:“陈恒弑其 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卫灵公闻孔子来,喜,郊迎。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今蒲,卫之 所以待晋楚也,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这两场战争,事实上都没有发生。孔子对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的比较,也包含着某些主观武断的成分。因为我们从史料中了解到,齐国的正卿陈恒弑其君,民众叛离的 情况并未那么严重,他还是较得民心的;卫国蒲邑宰公叔氏的叛乱,其实力也不止四五个人。但孔子在比较敌我双方战略力量时,着眼点放在充分考虑民力民心的因 素,把其作为战略决策的主要内容,作为主战的主要依据,是渗透着民本思想的,也是正确的认识。在有关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中,民心向背,民力多寡,是首要的 决定性的因素。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易经》,更加坚定了攻守在民的思想观念。他在解释《易经·师卦》“师贞,丈人吉,无咎”这句卦辞的义理时说: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比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孔子《彖传》阐述的义理是:师是部署众多,贞是守持正固。能使众多部署心悦诚服地坚守正道,听从指挥,就可以王天下,譬如刚健居中者,在下相应 于尊者;履行危险之事,而顺合正理,凭借正义行师动众,攻伐天下,是为民解除苦难病痛,百姓会纷纷服从,势必获得吉祥,哪里会有咎害呢!孔子《象传》阐述 的义理是:师卦上坤为地,下坎为水,卦象是地中有水,水聚地中,象征兵士就在民众中间。君子学习这一卦应当懂得广容百姓、聚养众人的道理。因为古代兵农合 一,平时秉耒耜的农夫,战时就是执干戈的士兵,所以容民畜众是战争指导者要特别关注的内容。总之,孔子把战争领导者“能以众正”、“而民从之”和“容民畜 众”看做是师吉无咎,进而王天下的必要条件,为他攻守在民的战争观奠定了哲学基础。

  取信于民

  从得民者胜,失民者败,无民不可战守出发,孔子强调战争指导者要取得民众的信赖和信任。孔子在评论争霸战争史时,肯定和赞扬了晋文公“示信于民”的政策:

  晋文公攻原,囊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 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 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据《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记载:“晋侯(晋文公)始入而教其民……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宜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为什么要 “示信”?晋文公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晋文公把讲究信用看成国宝民庇,是争取民心军心事关重大的原则,宁可 放弃垂手可得的城池,也不丧失民众的信任。否则,损失就大啦!“信以庇民”,是晋文公强调的核心。庇,庇护之意也。诚信才能护民。孔子以“信也”一词,概 括晋文公攻原得卫战例的历史经验,见解高妙,一语中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