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兵网推荐学雷锋班会课教案

2012-3-7 21:01| 发布者: 军中良剑| 查看: 2199| 评论: 0

摘要: 活动目的: 1、通过雷锋的生平简介及真实的故事,使学生知道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向雷锋叔叔学习。 2、利用介绍、访问、评议等形式,使学生知道雷锋精神已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 ...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指出,时代依然需要雷锋精神,过去强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现在要提倡利人又利己,这更人性化、更贴近群众、更富有人情味。

今年,官方的动作之大与前几年不可同日而语。官方强力推动,媒体紧锣密鼓,学雷锋、雷锋精神等“历史熟语”,再度成为现实中的高频词汇,不时被官方、官媒所强调。

联系以往在“学雷锋”方面本有所“淡化”的现象,不少人疑惑并发问:在学雷锋活动“高调复出”的背后,究竟存在何种背景与成因呢?

不存在任何新被发现的、不同于大众以往体验的新背景、新情况。我们置身的社会现实背景,我们的生活背景,并不因“雷锋系列概念”的变更而改变,也不被某种“弘扬活动”所规定。

社会保障不公与缺位,生态环境恶化,特权侵害,腐败溃疡,贫富差距,发展不平 衡,恶性犯罪频发,诈骗与各业作伪,食品与药品问题……在诸如此类现象组成的现实背景中,人际关系似乎“相毒互害”,人人难免都有或强或弱的不安全感,对 “社会道德水平”的评价,自然只会低、不会高。说白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若不明指“社会缺德”,那也会指向“他人缺德”或“某群体缺德”。

近年之“背景”以及对人心之影响,大致如此。淡化 “学雷锋”的背景是这,高调“学雷锋”决策的背景也是它。

但对“学雷锋”的解释和预期、估价,随时而变也自然而然。去年一年间发生的对公 众刺激性较强的事件,似乎也加重了决策层对“道德危机”的忧虑。老人跌倒后敢扶不敢扶、该不该扶?遇到有人被车撞伤,管还是不管?连这都成了激烈争论问 题;两岁女童小悦悦在佛山连遭两车碾过,一段监控视频显示多名路人依次经过却未施援手,让无数人直击了“社会冷漠”与“道德沦丧”之严重程度;西湖救人的 “乌拉圭女侠”,似乎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人的“侠气”不足……

应该指出,这些事例,并非社会道德“更加沦丧”的铁证。这些事例的信息传播,都 和技术条件的改变有关。此类现象能够及时呈现在公众眼前并被高度关注,对“提升道德”还是不可缺失的助力因素——自发的民间传播,开启“自我教育”的过 程;此条件下,民间自发开展着所谓的“学雷锋活动”。

在尔虞我诈与“互害互防”的人际氛围中,大家更向往、憧憬“人类美德”。这虽显 得有些奢侈或过分,按说,强调“不做恶”才更具现实意义。但,正是由于这种“幻想”的存在,我们社会才有提升文明的希望。“雷锋”,其实是个其他品牌难以 企及的特大品牌,对现存的如此强势、如此普及的“品牌资源”,许多不挑剔的“求善者”,也难免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顺势拿来一用。

“雷锋”是个筐,与时俱进地装。“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用当时诠释的雷锋精 神,可以培育红卫兵,煽动仇恨,加害于贤良与无辜者。其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提法被严厉批判,因为那是资产阶级的那一套;而现在,据官方提法,形 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风尚,就是“学雷锋”的目的。“老雷锋”虽说更像一尊神,但那时的“雷锋神”和所有学他的先进典型,都无法成为慈善家,只因大众 无法在维持简单生存的同时,拿出自身不需要的财物救助他人,个人行大善的条件,在那时根本不具备。

多数学雷锋与人为善的杰出人物,并非接受过最多“思想教育”和学过“先进理论”的人。抱持“当好人”理想,做善事、追求真善美的人,在我们社会中也有很多,其中不少最底层的“草根”,以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为代价为他人造福,其善念善行与艰难令人唏嘘。

他们“行善”,或因个人有过某种生活体验,或出于宗教、信仰因素,或身体力行学 习某前辈亲人,甚至不排除存在难言之隐等特殊原因,而所有个人原因,以及包括庞大民间志愿者救灾队伍在内的所有善举,都可以被官方纳入学雷锋活动,视为 “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而民间我行我素并不在意,不会”与官争功”或“与官争善”。

出这一点很有必要:当代博大、强劲而含混的“雷锋品牌”,并非全由体制内力量构 建。雷锋精神的内涵,在体制内变化多,而在民间,借名借势的“雷锋内涵”,素来比较浅显、明朗,相当于“与人为善”和“做好事”而已。再说具体一些,民间 理解的雷锋精神,不过“普世价值”,如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扶危救困等“人间正道”——这种“精神内涵”,因不变而常新,因普适而恒远。

官方高调宣示“学雷锋”之后,坊间出现一种强音,道是“让领导先学”。各界领导人士或“成功榜样”,对社会道德水平升降的作用自不待言,此议,说明公众之“学术头脑”与政治觉悟、现实精神均不可小觑。官员如何“与民争善”?或许这才是更重要的议题。

12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