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兵网推荐实用的礼仪接待规范与守则

2013-3-31 09:09| 发布者: 中国兵网| 查看: 11759| 评论: 0

摘要: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发掘中华礼仪文化的珍贵宝藏,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礼仪 ...


第三节 涉外礼仪的注意事项

(一)  涉外礼仪工作应注意事项

一、涉外礼仪工作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涉外礼仪是涉外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要求人们按照礼仪的一般原则来要求自己以外,还要遵循涉外礼仪的原则来调整行为规范。涉外礼仪主要有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不要破坏自身形象,因为自己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所在单位及国家

人们经常说,见微而知著。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对日常琐事中的观察和概括。一个人在进行国际业务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到外国人对自身素质的评价,也代表着所在组织的整体形象,更代表着自己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涉外礼仪中要求每个人应该维护个人形象,要充分体现个人俩个号的修养和优秀的平直,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以最佳的个人礼仪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2.不要无视双方的礼仪风俗和文化差异

在涉外礼仪中,要学会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不仅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民族特征,还要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如收入、年龄、恋爱、婚姻、身体状况、家庭地址、宗教信仰、政治爱好、个人经历等。这些问题往往被外国人视为隐私问题,不能按国人习惯予以关注。世界各国的礼仪和风俗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待这些差异,应该互相尊重、求同存异。求同就是要遵守国际惯例的有关礼仪,按国际惯例处理国际事务。存异,即为对他国的风俗习惯应该“入乡随俗”,不该忽视交往对象的特定风俗,对对方的“个性”要表示尊重。比如在涉外交往中最常见的见面礼节,世界各国表示都不一样,中国采用的是拱手礼和作揖礼;日本人和韩国人采用的鞠躬礼;欧美人见面礼就是互相亲吻。所有这些均显礼仪“个性”。但在国际交往中,对于不同的礼仪分歧,在礼仪的应用上“遵守惯例”就显得尤为重要,即国际惯例的通用性。如在见面礼仪中,握手时世界各种通用的见面礼节。

3.不要自我贬低,也不要孤芳自赏

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重要的原则。该原则要求涉外人员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出畏惧自卑、低三下四的“过分谦虚”或者“过分热情”,也不应该表现的骄傲自满、狂放不羁。我们首先要虚心学习外国人的长处,学习对方先进的礼仪理念。但是切忌崇洋媚外,言行应体现国格、人格。其次在外事交往中也不可骄傲自满、孤芳自赏,应尊重对方礼仪风俗,展现国人风采。同时,还应对任何交往对象一视同仁,不要厚此薄彼,采用平等的外交策略,不分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富国和强国。

4.女士优先,以右为尊

“女士优先,以右为尊”是国际交往中,各界人士都应遵守的惯例。“女士优先”是指每一个成年男子都应具备“绅士风度”,自觉地尊重、保护妇女的一种礼仪风范。在国外的社交应酬中,处处体现“女士优先”的礼仪通则,每一个成年男子需要将其认认真真地付诸实际。

“以右为尊”是指在各种类型的国际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来往、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都要遵循“以右为尊”原则,身份地位较低者居左,较高者居右。只有这样,才不会失敬与人。

5.不要破坏环境

“爱护环境”是现代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之一。在国际交往中,一个人能否爱护 环境是反映其品质修养及道德规范的重要衡量标准。在日常活动中,每个人都应该自觉保护环境,不做任何有违环保的事情,从小事、细微处做起,不破坏自然环境,损害公物,不乱扔废弃物品,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要亲近大自然,热爱小动物,遵守社会功德。

6.不要打乱礼宾次序

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各国人士的位次按某些原则和惯例进行排序的先后次序。它主要表现为一下3种形式:①按身份和职务的高低排列;②按字母排列;③按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

7.不要轻信失言、失约

作为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信守约定”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事件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信守约定”。对一般人而言,尤其要在下列3个方面身体力行,严格地要求自己。

 1)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

 2)对于自己已经做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加以遵守。

 3)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原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面进行通报,如实解释,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且主动地负担按照规定和惯例因此而给对方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

8.不以热情过度

“热情有度”,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义是要使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二、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距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4种。它们各自适用不同的情况。

①私人距离,其距离小于0.5米之内。它仅适用于家人、恋人与至交。因此有人称其为“亲密距离”。

②社交距离,其距离为大于0.5米,小于1.5米。它适用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亦称“常规距离”。

③礼仪距离,其距离为大约1.5米,小于3米。它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及接见,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

④公共距离,其距离在3米开外,适用于再公共场同陌生人相处。它也被叫作“有距离的距离”。

第四,要做到“举止有度”。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做到“举止有度”,要注意一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另一方面是不要采用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