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军人价值观教育:谈谈新时期军人奉献观的培养

2011-6-13 13: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77| 评论: 0

摘要: 无私奉献是军人价值观的核心,是调节我军军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的杠杆。面对新时期我军军人奉献观出现的新情况,各级组织及领导必须调动教育、舆论和政策等诸种手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不断调整和校适 ...
      无私奉献是军人价值观的核心,是调节我军军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的杠杆。面对新时期我军军人奉献观出现的新情况,各级组织及领导必须调动教育、舆论和政策等诸种手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不断调整和校适我军军人的奉献观,永葆我军的政治本色。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处理物质利益和奉献精神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军人奉献观形成的前提条件,也是新时期我军军人奉献观培养的重要手段。物质利益和奉献精神的关系,是新时期我军军人奉献观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解决的一大课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军军人奉献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影响最大的、最核心的莫过于利益的冲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过去在长期“左”的思潮禁锢下,人们对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似乎一讲物与利,钱与财就是道德水准不高,奉献精神差,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得不牢。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一方面引入物质利益机制的同时,积极地呼吁军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这对于我军军人奉献观的培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是由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浊化以及个人主义等腐朽价值观的影响,我军军人奉献观的现状中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取向。部分官兵在利益的冲击和诱导下,逐渐淡化了奉献意志,忘掉了作为军人的责任和义务,甚至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取代奉献精神。这些现象正逐渐地软化我军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支柱,销蚀我军军人实现理想目标的意志和信念,削弱我军的战斗力。对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不移地对广大官兵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灌输,始终如一地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大张旗鼓地提倡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引导干部广大官兵树立远大理想,排除各种错误干扰,自觉地摆正革命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和奉献精神的关系,否则我军的思想建设将出现难以想象的后果。军人奉献观培养也就只是一名空话。

  在发扬奉献精神与贯彻物质利益关系上,革命军人应该始终把前者放在第一位。革命军人的特殊价值就在于能够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为祖国人民和社会的利益,自觉自愿地贡献个的全部聪明才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无私奉献精神都是在不同时期有生动体现。正是这种精神,对社会进步和我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承认物质利益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但是,对于革命军人来说双重激励中的精神因素比物质因素更显得不可缺少,其社会意义更加深远。通过完善政策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政策的完善本身需要一个过程。由于这种解决也是有限度的,幻想所有的实际问题都能解决也是不可能。更何况军人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军人的奉献与补偿之间是不等值的特点,这就要求军人要发扬奉献精神,乐于牺牲个人利益,而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小平同志有一名话,“我们承认物质利益,但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6页。)从一定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变量,它能够使人明确革命的大道理,懂得如何以国家利益为重,以部队建设为重,即使在个人和家庭的某些实际问题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仍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也能义无反顾地作出牺牲,为部队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才是军人无私奉献精神的真正内涵,也是军人的价值所在。

二、注重舆论引导,形成积极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

  积极的奉献精神,对于任何一种职业,任何一个民族和社会都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从事军事职业的军人来讲,则显得极为重要。但是军人是现实社会中的活生生的个体,社会和民族是军队精神和军人品格生长发育的沃土。因此,军人奉献精神的培养与发扬离不开社会舆论支持。所谓社会舆论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阶层、团体通过思想或观点的某种总合,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生活事件和现象的评价与态度。它是一种为社会一般人所赞同的,并能在心理上引起共鸣的公众意见。社会舆论具有导向功能和制约功能,通过它可使人确认社会承认的思想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为此许多国家都在这个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一方面,通过国防教育,向国民灌输国家观念和本阶级的政治思想,并通过军队这一特殊组织,为社会提供一种榜样效应。另一方面,建设纪念物和设计新民俗。如前苏联卫国战争烈士墓和纪念馆、法国的凯旋门、美国的越战墙等。这些做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许多国家,贬低国防、歧视军人的现象已没有市场;相反,关心国防,尊重军人,积极奉献,则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奉献牺牲的民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既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精神能源之所在,也是国家振兴、社会机体健康运行、整体社会引为自豪的民族精神瑰宝。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军人积极的奉献观,必须切实加强舆论建设,形成军人乐于奉献的良好机制。为此,国家有必要在已确立的社会发展经济目标之上,进一步向全社会明确提出可望可及的政治目标和精神文化目标;社会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党和政府在深化改革、清除腐败和纯洁党风的过程中,必须以强有力的社会舆论引导人民对国家社会的根本利益有深刻理解、一致认同和远见卓识;必须普遍强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全民国防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高度重视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持久深入地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长期斗争,以此抵御腐蚀和净化风气,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造成激励民族精神的文明环境。军队则必须更加积极地投入军民共建等文化生活中,使我军军人在军事职业生涯中充分表现的无私奉献精神融注于改革开放的社会大潮中,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实现扬弃和更新。并且通过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的做法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大力表彰那些为部队建设默默奉献的典型事例,造成人人讲奉献,个个比奉献的良好氛围。从而使无私奉献精神得到弘扬,以抑制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

三、调整完善政策制度,促进奉献与补偿的良性循环

  同任何矛盾一样,奉献与补偿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表现为奉献与补偿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两种互相否定的倾向;其统一表现为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规定了我军军人只有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义务,而没有伸手索要回报的权力。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对正当的回报的意义的否定。在军人价值实现过程中,社会回报是价值实现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只有形成奉献与补偿的良性循环,才能强化军人的奉献意识,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培养和提倡军人的奉献精神,有赖于国家政策的积极调整和引导。国防建设是一个充满艰苦、危险、劳累和牺牲的领域。尤其是军人的职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国家只有采取必要的政策予以特殊补偿,包括给予特有的物质待遇、社会福利、社会荣誉等,才能吸引和鼓励更加优秀的青年参加国防活动,最大地激发军人的奉献精神。正因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完备的对军事职业进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令、政策。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军人优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建国以后,党和政府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优待政策,使国防成为人们尊重、青年向往的一个领域,使军人的奉献观得到了保持和发扬。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通过改革军官制度、完善城镇籍义务兵的安置优抚政策等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军心,保护军人奉献精神的作用。当前,我们要学习国外的相关做法,尽快制定和完善适合市场经济要求并体现社会公正的军队物质待遇的法规和军队荣誉法规。既要以一定比例系数切实保障军队物质待遇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更要重视使军队的功勋荣誉法制化、社会化,使军队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不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而相对贬值,从而使坚持无私奉献的广大官兵得以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窘境中解脱出来。

      来源:中国军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