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明朝与安南之战—越南为何最终脱离中国

2011-6-15 07:11| 发布者: 兵哥| 查看: 756| 评论: 0

摘要: 核心提示:毕竟至明朝时人类迈入文明社会已经几千年,安南做为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独立国家,和中原王朝有着很大差异,虽然被称之为汉唐故地,但毕竟时间已久,民心早已不为中国所有。 1926年1月8日,12岁的阮 ...

核心提示:毕竟至明朝时人类迈入文明社会已经几千年,安南做为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独立国家,和中原王朝有着很大差异,虽然被称之为汉唐故地,但毕竟时间已久,民心早已不为中国所有。

明朝与安南之战—越南为何最终脱离中国 - wei-08681 - wei-08681的博客

1926年1月8日,12岁的阮福晪在顺化紫禁城登基,成为最后一任安南国王。注意他仍身着明朝衣冠。

明朝与安南之战—越南为何最终脱离中国 - wei-08681 - wei-08681的博客明朝时候的疆域图(点击这里看大图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曾经满怀豪情地讲述了明永乐年间对安南(现越南)进行的大规模征伐,这场战争在此书中的记述是以明朝大获全胜而告终,原文结尾为:“在安南平定后,朱棣曾下旨寻找陈氏后代,但并无结果,此时又有上千安南人向明朝政府请愿,表示安南以前就是中国领地,陈氏已无后代,希望能归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一个郡。朱棣同意了这一提议,并于永乐五年(1407)六月,改安南为交阯,并设置了布政使司,使之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于是自汉唐之后,安南又一次成为中国领土。” (注)

如果严格的来看,无论是明朝的史册记载还是当年明月的书中讲述在这一段上都没有说谎。但这段历史却有着不同的真相。

虽说是有着不同的真相,但并不是说明朝史料或当年明月造假,他们的讲述都没有错,但是区别在于当年明月没有把这场旷日持久的安南之战讲完,只是说了一个明军大获全胜的开始。而明朝史册对于此事的记载也没有错,喜欢玩弄政治手腕和好大喜功的成祖肯定是下过寻找陈氏后人的命令,但是这样一道旨意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用意很值得玩味,距离500年之后的我们尚且有这样的思考,那么当年那些挖空心思揣度圣意的官员们则应该有比我们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而且后面提到的“上千安南人请愿”一事又是发生在朱棣下令寻找陈氏后人这一诏令之后,这又更是让人浮想联翩了,虽然可以确定“上千安南人请愿”一事为真,但是这些安南人受了什么样的驱动前来请愿呢?这些安南人可以代表所有的安南人?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对这种程度的形式主义应该是非常熟悉,随便翻开一个朝代的史料,类似的事情史不绝篇。

我们再把话题拉回来,直接进入当年明月所讲述的安南之役的开始阶段。其时,安南之地已久不为中国所有,北宋时期的安南就曾与宋军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虽然对宋时战争本身的胜负中越历史学界有着很大的分歧,但是从战后的各方情况来看,安南之地做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已经是确凿之事。胡一元篡位虽然是所谓安南内政,但陈氏一脉治国已久,胡一元篡位后必然会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些人对胡氏新政权必然是有着刻骨的仇恨,这部分人再加上一些心怀故国自诩忠义之士,就构成了胡氏新政权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反对派迫于胡氏在安南国内的势力不敢也无法主动进行反对活动,他们急盼外力进行干预。

所以在战争初期,明军不仅有着强悍的实力还有着大义的名分,这样的大义名分虽然为许多所谓“知兵”之人所不屑。但面对明军这样一支外国军队,当时的安南民众能够保持一种谨慎中立的立场,对明军来说也是异常的有利,再加上前面所说的胡氏政权反对派,以及善于用兵的张辅领军,使得安南胡氏新政权被剥离了所有本土作战的有利条件,被迫用单纯的国力与明朝对撼,可以说仗还未打胡氏政权就已经被场外判负了。

但明军在安南辉煌而快速的胜利无疑让好大喜功的朱棣算起了另外一笔账,于是乎,在进行了若干至今仍在使用的政治套路之后,安南四十八府州、一百八十县、三百十二万户就划归到了明朝版图之中,改称为交趾布政司。

在我看来,这件事在朱棣整个政治军事生涯当中堪称败笔。虽然安南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但毕竟是个独立已久的国家,国家上下对中国没有任何认同其直接统治的可能性,完全把之前的胡氏政权残余势力、胡氏政权反对派、普通老百姓都推到了明朝自己的对立面,前二者反对明朝统治的原因自然不消说,就算是普通老百姓都要痛恨明朝背信弃义,这种情况甚至比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之时还要恶劣。再加上中国古代军事史中头号热带作战专家张辅还要随军北征明朝的头号大敌蒙古,不能常驻安南。致使明朝政F在安南的政治经济均处处碰壁,而军事做为统治基础也是处处吃败仗,虽然张辅两次回征安南均大获全胜,但张辅回朝后反抗势力依旧死灰复燃。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明朝背信弃义后,在安南之不得人心。

另外永乐朝中后期,朱棣迁都北京,统治重心北移,对安南地区的情况变化不能较快的做出反应。例如:在战争爆发之前,从广西传递陈天平被杀一事需要15天到达当时的京师南京,而迁都北京后从交趾再传递消息到北京恐怕需要增加最少一倍于此的时间。打个比方,交趾有变传到北京后朝廷做出反应再将命令传回交趾,这一路程时间就需要最少两个月的时间,这点对于明朝对安南的统治是最为致命的。而对安南的军事行动主要是在永乐及短命的洪熙两朝,这属于明成祖的政策坚持,或者也可以说是骑虎难下的面子工程。到了宣宗朝,安南形势愈加糜烂,再加上明宣宗本身属于内政型皇帝以及成祖时大量使用国力征伐造成的副作用,迫使明宣宗做出了从安南撤军的决定。

虽然明朝在安南战争本身的结果上可以定为失败,但战争本身对安南的破坏远大于明朝在战争中的损失,而从更高的视角来观察及研究的话,也可以发现从此之后明朝也再没有南部及西南部边疆的困扰。诚如一位伟人所说——“一仗打出二十年和平”。

明朝在安南的一系列行动和遭遇,不少地方很像美国的越战,甚至单纯的战争损失要高于越战。相比较来说,与美国越战的结局一样,使得明朝做出从安南撤军决定的并非是战争而是政治,因为虽然明朝或是美国倾其全力必然可以占领安南或是越南,但从风险、利益、成本之比较出发则完全得不偿失,这使得不同时代的两个大国都做出了从这个热带国家撤军的正确决定。再拿20世纪70年代的中越之战对比明时安南之战及美国越战,则可以发现国朝在这场战争中使用的战略相当正确,虽然在战争进行之时出现了很多的战术错误并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在国家战略博弈上取得了完胜。

总结来说,明朝对安南的征伐是完全正确的,以明朝当时的国力及势力而言,是绝不可能容许南部小国安南包围明军并袭杀明朝护送人员,这种情况已经绝不是单纯的面子问题,而是一个危害到一个国家在其边疆统治权威性的恶劣事件,如果不行之有效的处理,只怕在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间里明帝国南部边疆将无法得以安宁。抛开政治上临正道罚有罪的大义名分,明帝国在永乐时的军事力量也远不是安南能够比拟的,虽然明初的军事菁英大部都已不在人世,但整个国家的军事惯性尚未完全消退,又有成祖名为“靖难”实为篡位的军事叛乱,使得明军的战力在这时仍可称的上是东亚之冠。若再加上大义名分及张辅这样的天才将领,能够打输才真是难事。但初期战争取得胜利后,明政F在安南的政策失误,使得整个明朝陷入了安南“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总结之后加以空想——若以今时之眼光设想永乐时能够较为有效的占领安南之方法。我认为大约逃不脱先设一二傀儡,利用此傀儡在安南国内保护某一派或者某几派之利益,再对这些派别的反对派进行军事、政治、经济上的打压,与此同时在安南国内依靠明朝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另起炉灶建立真正的亲明系政治派别。在一段时间内承认安南的国家独立性,予以臣属待遇,但保持在安南国内的驻军,保证安南之土著军队只存在于维护地方治安的规模上。在前述的几派政治力量稳定后,以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为依靠,平衡各派的发展(包括亲明派),使其国内政治势力保持混乱及均势。之后在此基础上再引发安南国内由政治派别分歧而引发的军事暴乱,暴乱初期明朝在安南之驻军作壁上观,待混乱进一步加剧,百姓流离失所急盼安定时,明廷则可选一大将(如张辅)率军平定安南暴乱安抚百姓,在平定战乱期间以肉体之消灭清除安南之前各个所谓政治派别,彻底破坏安南之上层建筑。

此后再选一傀儡,此傀儡和之前之傀儡完全不同,这时的傀儡已是彻彻底底的明朝傀儡,其手下无臣无将无兵无民,他的存在只在于名称上,用以略略平抚安南民众。而此时的安南从上到下的军事、政治、经济已全部为明廷所掌握,安南一切旧有统治势力都已被两次的军事战乱所消灭,所有的罪责都可以推到以前的朝政身上,与明朝无关。此时安南所谓的政治力量已不再有亲明派和其反对派的区别,唯一的政治统治力量只有明朝选派或任命的官吏,这些官吏可以是本地土著,但他们行使权力所依靠的只有明朝在当地的势力,这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统治的有效程度。此后再以明初尚称得上宽裕的财政,对安南中下层民众施以免除钱粮、赋税、徭役等一系列老套但有效的政略,用以宽养民力收买人心。教育上,由于安南受中原王朝在文化的影响,安南一直属于典型的东亚文化圈国家,所以在教育上略加变通,让读书人明白如果不适应新的教育内容就不能晋身不能做官不能出人头地,那么教育上的同化也就是可以预期的了。

上面吞并的办法我说了很多,那么这样施行下来真正能够吞并安南的可能性有多少呢?还要我自己说的话,四个字——微乎其微。毕竟至明朝时人类迈入文明社会已经几千年,安南做为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独立国家,和中原王朝有着很大差异,虽然被称之为汉唐故地,但毕竟时间已久,民心早已不为中国所有。这种情况恐怕只能效法成吉思汗以屠杀为征服主要手段,而不能寄希望于单纯的安抚、恩惠和统治就能吞并安南。但是很遗憾,明朝或者说是中原王朝最不擅长的恰恰就是这种方法。

注:引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