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为何全力争夺东北?

2011-6-21 12: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70| 评论: 3

摘要: 核心提示:毛泽东言,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占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巩固的基础。蒋介石表示,党国命运在东北,盖东北之矿产、铁路、物产均甲冠全国,如东北为共产党所有,则华北亦不保。 凤凰 ...

核心提示:毛泽东言,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占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巩固的基础。蒋介石表示,党国命运在东北,盖东北之矿产、铁路、物产均甲冠全国,如东北为共产党所有,则华北亦不保。

凤凰卫视2011年6月20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六十多年前,中国爆发了一场堪称世界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国共内战,一方是以蒋介石为统帅的国民政府军队,另一方是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双方因为不同的政治理想和制度,展开了殊死决战,国民党称这场战争为“抗共卫国戡乱战争”,而共产党称之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解放战争”。

在这场战争当中,有一群特殊的参战者,他们并不是用枪炮,而是用照相机做武器加入了战斗,他们就是解放军中的红色战地摄影师。

那时候他们年轻、单纯,充满理想,希望改变丑陋的现实和腐败的社会,他们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出没于枪林弹雨,用手中的镜头,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血与火。

杜铁柯(华北野战军摄影记者):1948年3月21日,我们那个部队啊,负责打这个代王城这个地方,上梯子的时候,把这个镜头想拍下来吧,就在这个时候,按动快门这个同时这个时间,敌人从城墙上扔下一个手榴弹,正落在我的脚下。

蔡尚雄(华北野战军20兵团摄影组长):当随军记者很不容易的,你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你才能拍到第一手的东西。

郑永聚(晋察冀野战军摄影记者):我到了这个部队里了,不用发愁吃饭,也不用介绍信,你到哪吃到哪。

裴植(第二野战军摄影科科长):张宏牺牲得比较壮烈,我还有一张他拍的照片,他在战场上,敌人炮弹打过来之后啊,迎炮弹的烟,我们部队向前冲锋,照的这张照片,他当时就牺牲了,有十几二十岁,一生就留下一张照片。在战争中间呢,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解说:这是一群普通人,却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内战“解放战争”,那是一场意志与决心、血肉与钢铁的较量。

时隔六十多年,仍深深刻在他们记忆中,那是永不磨灭的镜头,作为红色摄影师,他们记录了那段血与火的经历,也把青春和理想泼洒在了一个特殊的年代。

顾棣(原晋察冀书报工作人员):1943年的夏天,我刚放学,当时我就看见一个骑着马的,挎着手枪还有照相机,我赶紧让路,这时沙飞看见我来,他说小鬼,你到哪儿去,我说回家,他说你家是什么地方,我说是凹里村,他说好好好,我也到凹里去。

解说:顾棣本是河北农村一个普通农家孩子,一次偶然相遇使他与摄影结缘,带他走上这条路的人叫沙飞。

顾棣:他就把那照相机拿下来,我说这千里眼吧,哎呀,他说小土包子是吧,这是个照相机,他就马上打开,他说前面的亮玻璃这是镜头,后头底片放在这儿,把快门一按一按,“嘎啦”一声响,东西就进来了,觉得神奇得不行,觉得哎呀,这一辈子遇到了沙飞,把我带走上摄影道理,我简直太高兴了。

解说:沙飞早年曾因拍摄鲁迅照片而出名,抗战爆发后他来到山西前线,成为八路军第一位职业战地摄影师,1942年5月,沙飞和一群富于理想主义精神的伙伴们,在严酷的华北敌后创办了《晋察冀画报》,为中共军队培养了一大批摄影人才。

蔡尚雄是《晋察冀画报》的老摄影记者,他记得战地摄影十分危险、艰苦。

蔡尚雄:我的拍的部队冲锋的相片,我一定都要到前面去,和战士部队啊行军里边啊,吃不上饭,一边走一边吃啊,当随军记者一定不怕疲劳。

解说:八年抗战中,蔡尚雄拍摄了大量华北军民奋勇抗战的镜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蔡尚雄也和全中国的人一样激动、发狂。

蔡尚雄:那时我坐主席在(原)孟平县,住在滹沱河边上一个村庄,那个十二点、一点钟左右,说这个日本呢投降了,有的地方睡觉的人呢,衣服没有穿就跑出来了,敲锣声,都跑到房顶上,每一家都拿这个脸盆在敲。

解说:曾参与创建《晋察冀画报》的中共晋冀鲁豫军区摄影科长裴植记得,抗战胜利后,人们都以为和平马上就要来了。

裴植:抗日战争胜利了,都希望呢能够过点和平生活,能够过一点平安的舒坦的日子,太平日子,总之这让我来讲呢,老百姓如此,军队也是,打了八年都不想再打了。

解说:在晋察冀军区,当随军记者的袁汝逊记得,当时部队下令休息三天,很多战士已打算卸甲归田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dmin 2011-6-21 13:23
这是《东北画报》战地摄影师齐观山拍摄的,当年林彪部队进军东北的镜头。孙天元曾在《东北画报》给齐观山当助手,也是画报社美编孙桂琴在联合高中时的同学,他记得,当时东北老百姓见了林彪的部队都跑到山里躲起来,而在大城市,人们却在夹道欢迎国军入城。

孙天元(《东北画报》摄影记者):正统观念,寻思这个光复了,来了这个国军,正牌国军,八路军已经到我们那地方去过一次了,那时候谁也不参加,都是远远躲着。

解说:佳木斯青年学生钱嗣杰加入民主联军,成了战地摄影师,他记得老百姓最初对林彪的部队很瞧不上眼。

钱嗣杰(东北野战军摄影记者):八路军属于弱势,部队的装备等等都不如国民党,我参军的时候穿的衣服就是白布,那个炸药染的,像那个,就像那个黄似的。炸药那个黄颜色嘛,那布都没有就粗布,开始老百姓瞧不起的,那时候老百姓管八路军叫穷八路,一看穿得也不行,武器也不行,就叫穷八路。

解说:国共东北对决就在这种情势下拉开了帷幕。

钱嗣杰记得,四平血战之惨烈,甚至连阵亡战士的尸体都来不及抬下来。

钱嗣杰:不是说不抬,来不及,战斗情况比较紧张,抬走一个是一个,就是争取时间,能够抬走几个算几个,抬不走的就没办法了。
...
引用 admin 2011-6-21 13:22
解说:裴植随薄一波一行从北平回到部队后,看到了更为紧张的一幕,时,中共各解放区的解放部队,已开始大规模练兵备战,连裴植所属的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也在组织部下打靶。

裴植:我就听说呢,刘司令要组织打靶,那一天呢,我提早就到了,到了靶场,靶场就在那个邯郸的一个郊区,是过去是日本人在那打靶,一个旧靶场。

解说:这是裴植拍摄的刘伯承打靶时的照片,他记得,刘伯承的一只眼睛曾因斗受伤而失明,但仍率先射击。

裴植:他只一个眼睛啊,首先打了三枪,然后就是这个张际春呢,这个李达,还有一些旅以上干部,就都在那打。

解说:这些画面是裴植与战友们共同拍摄的,当年中共武装大练兵的镜头,从这些激越的场面中,人们已闻到了战争的气息。

裴植:当时那个军区的报纸,《人民战士》也专门发了社论,那么全民的这个练兵热潮啊,很快就掀起来了。练射击、练投弹、体育锻炼、战术技术,为这个敌人进攻做着准备。

杜铁柯:所以那时候一说说,什么打败日本鬼子啊,天下太平了要回家,根本没有这个想法。部队上不是减少了,而是要扩充要壮大,要应付蒋介石,对付打内战。

陈晓楠:就在中共各解放区为应对战争爆发而大练兵的同时,在延安窑洞 ...
引用 admin 2011-6-21 13:18
袁汝逊(晋察冀野战军摄影记者):有一部分人回家了,部队有一些战士有这样一种思想,我打完日本了,我应该回家了。

解说:然而回乡的战士,还没来得及洗去身上的硝烟味,国共两党围绕战后中共的地位和武装问题争执起来,内战的阴影又笼罩着中国。

袁汝逊:有一部分又回来了,这地方,有的地方又征兵。

解说:当时,不论美国还是苏联,都不愿因中国爆发内战影响战后的世界格局,美国蒙大拿州国会议员迈克尔·曼斯菲尔德赴中国考察后,给总统的报告中写道。中国最严重的问题,是国内的国共两党分裂问题,蒋总司令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待共产党,他认为共产党过于强大,如果不加以限制,总有一天可能取代国民党。共产党自行制度法律,自行收税,自行发行代币。

解说:这是新华社前线分社社长康矛召拍摄的,北平军调部中美代表的镜头,这些照片记录了当年美国特使马歇尔,来华调节国共冲突的历史,康矛召是中共《山东画报》的创办人,他的摄影生涯源于一次晋察冀之行。

康晓燕(康矛召之女):我爸爸1943年的时候跟这个肖华一块到晋察冀去汇报工作,我爸爸当时是临时任命为肖华的秘书,然后看到了《晋察冀画报》,当时呢肖华同志就说了,说我们的战士,工农战士文化程 ...

查看全部评论(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