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英国小报窃听丑闻不断升级,让英国政府感到非常难堪

2011-7-14 04:07| 发布者: lover| 查看: 622| 评论: 0

摘要: “新闻死了”,这个耸动的标题昨天登上西方媒体,标志着英国小报窃听丑闻在继续升级。许多人没有想到,在丑闻主角《世界新闻报》关门仅一天后,《太阳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也卷了进来,它们被控曾非法窃取前首相 ...

    “新闻死了”,这个耸动的标题昨天登上西方媒体,标志着英国小报窃听丑闻在继续升级。许多人没有想到,在丑闻主角《世界新闻报》关门仅一天后,《太阳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也卷了进来,它们被控曾非法窃取前首相布朗和多名王室成员的个人信息。这些英国最有权势的人物充满委屈,这被国际媒体当做英国小报集体“失德”的证据,而英国人对名人私生活和凶杀案偷窥癖一般的兴趣,被认为是这幕丑剧的主笔。一家英国游戏网站说,如果“小报新闻”是款虚拟游戏,逼它跨过道德底线的就是英国玩家的共同兴趣。与此同时,一种“阴谋论”在美国和法国媒体上出现,他们怀疑英国人故意炒作默多克旗下媒体的“无耻罪行”,意在阻止这个把控多国媒体的新闻巨头收购英国“最赚钱”的天空电视台。英国《金融时报》则坚称这是“默多克的报应”,同时对百年小报《世界新闻报》的关门颇为感伤。该报称,“一个英国的标志以一种肮脏的方式死去”。

    “布朗哭了”

    “为争夺版面上耸动的标题,英国新闻机构之间的战争如此惨烈无情,连女王、前首相布朗这样最有权势的人都不能幸免,沦为它们非法信息窃取的受害人。”美国《纽约时报》11日刊登这番议论,是因为英国《卫报》和BBC当日爆料,英国小报窃听丑闻并不仅限于10日关门的《世界新闻报》,同为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太阳报》曾长期通过电话窃听、收买警方人员等非法手段窃取前首相布朗和英国王室多名成员的个人信息,2006年它们甚至窃取并刊登布朗儿子弗雷泽患囊肿性纤维化疾病的消息,时任《太阳报》主编布鲁克斯还打电话向布朗炫耀,“你孩子的病情我们知道了”。

    “布朗哭了。”12日《卫报》、天空电视台等英国媒体描述了这位英国前首相的愤怒与委屈。现任首相卡梅伦也在第一时间表达“气愤”。《卫报》称,布鲁克斯的挑衅让布朗感到无力保护家人,因而伤心落泪。布朗对英国媒体说,他知道自己的银行账户信息至少两次被《星期日泰晤士报》窃取,但没想到新闻集团的记者为窃密竟雇用罪犯(指曾因非法窃密坐牢的私家侦探)。布朗还说,“我非常震惊,如果连作为首相享受全天候保护的我在这些非法勾当面前都如此脆弱,普通英国民众该怎么办呢?”
 

   在这场越来越升级的丑闻中,澳大利亚媒体大亨默多克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被曝光的3家英国报纸同属于“新闻国际”公司,这家默多克家族“新闻集团”在英国的子公司据称控制着英国40%的报纸。此外,“新闻集团”还掌控多家澳大利亚和美国媒体,包括福克斯电视台和《华尔街日报》等。上周日,80岁的默多克亲赴伦敦进行危机公关,《世界新闻报》当日关闭被认为是一招“丢车保帅”,为的是保住他心仪的另一笔大生意——以80亿英镑价格收购英国天空电视台。美国“温和声音”网站11日的漫画将默多克描绘成一只挥舞着斧头的八爪鱼,他砍掉了写有“《世界新闻报》”的触角,但“福克斯新闻”、“《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等触角安然无恙。
    “看看丑闻发生后英国民众对新闻集团流露出的反感情绪。默多克应该做体面和明智的事,重新考虑收购决定。”英国副首相克莱格这番话12日被国际媒体看做英国政客对默多克收购天空电视台的否决。在野的英国工党领袖米利班德也说要在下议院阻止收购。CNN说,英国议会已要求默多克和他的儿子詹姆斯,以及前《世界新闻报》主编布鲁克斯19日接受质询。

    英国政客的态度反而在国际舆论中激起一种“阴谋论”。《纽约时报》说,在英国,电话窃听以及通过其他非法方式抢独家消息是媒体通用做法,许多不属于默多克的媒体也这样做,但如今焦点却都集中在“新闻国际”及其美国母公司身上,看上去是要阻止英国最赚钱的电视台被默多克的媒体帝国收购。法国《论坛报》猜测,除阻挠收购,这还可能是英国工党和自由民主党联手打击卡梅伦声誉的“阴谋”。

   “耻辱属于威斯敏斯特每个人”

    “一个英国的标志以一种肮脏的方式死去”。英国《金融时报》12日用这番话表达对《世界新闻报》“作为一个彪形大汉倒下”的遗憾。文章说,诚然,《世界新闻报》已不像上世纪50年代鼎盛时那样,被视为英国的国家财富,销量也从当时的800万份减少到260万份,但它依然是英国阅读量最大的英文星期日报纸。文章还联想到近年来许多英国品牌不断外迁的境况,称虽然随着中国等亚洲国家人力成本上升,一些品牌将研发中心和就业机会又带回英国,但在软件、行政管理等行业依然流失严重。文章问道,下一个消失的英国标志会是什么呢?是红色电话亭、HP酱、伦敦的黑色的士,还是君主立宪的政体?

    与这种感慨相比,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家》更愿意将这一丑闻看做“舰队街的耻辱”,位于伦敦的舰队街几年前还是多家英国媒体总部的聚集地,因此被当做整个英国媒体的象征,而《经济学家》在这篇谴责英国小报为谋销量不择手段的文章中说,倒下去的不仅是一份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还有英国数百年新闻办报的声誉。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题为“英国式自杀”的报道称,窃听丑闻不仅震惊了英国,也引起了世界的严重关切。很多国家都在关切默多克控制的本国媒体是否也存在类似丑行。11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和美国《洛杉矶时报》都呼吁政府严防类似丑闻在本国重演。

    瑞士《巴塞尔日报》12日题为“红报头的耻辱”的文章将丑闻称为“英国新闻史上最大危机”。德国《新奥斯纳布吕克报》则将英国报业称为“肮脏市场”,文章说,英国小报拥有世界上最肆无忌惮的记者,现在轮到他们有可悲下场了。《西德意志报》则称赞德国媒体比英国媒体行事更规范。

    “为什么新闻集团丑闻把耻辱带给威斯敏斯特所有人?”美国“温和声音”网站以此为题的文章认为,此事更是英国政界的耻辱。这一丑闻现在看上去像是给工党送了大礼,但事实上除了自由民主党真的清白外,工党过去许多年和保守党一样,争着跪下来亲吻默多克手上的戒指。文章还以《太阳报》为例介绍默多克对英国政界超强的影响力。文章说,工党政客曼德尔森曾在回忆录中说,《太阳报》1992年为保守党赢得选举出了大力,1997年,他听说《太阳报》有意转向支持工党,便建议时任工党领袖布莱尔竭尽全力讨好《太阳报》,布莱尔这样做了,并真的当选首相。去年,《太阳报》再次转向支持保守党,卡梅伦就成了英国首相。

    “默多克的报应”,英国《金融时报》12日以此为题的文章说,默多克主宰英国传媒业达整整一代人之久,历任首相都畏惧他,将他奉为座上宾。现在,突然之间,一切都化为了泡影,这位媒体大亨跌下了神坛——这一切在所难免。

    “足球+忠诚”没人买,“足球+通奸”必大卖

    谁该真正为小报窃听丑闻负责?这一问题11日引发英国媒体争论,多数媒体将矛头对准英国人一项难算优点的心理习惯——窥秘癖。

    英国评论家理查德·格莱恩说,电话窃听丑闻是个国家悲剧,但如果没有读者对别人个人悲剧的强大阅读需求,《世界新闻报》的记者犯得着用这么下三滥的手段窃取信息么?他说,看看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上“阅读最多”的新闻,其主题一定会包括死亡、悲剧或性这几个关键词,如果事件主角是名人,关注度更高。

    英国游戏网站“口袋游戏”在文中设想,如果推出一款名为“记者窃听”的游戏,让玩家做报社的总编辑,要确保销量,你也会派最优秀的记者出去打探消息,把最有吸引力的内容选上标题。文章举例说,新闻主题的拼凑是有学问的,如果是“足球”与“忠诚”放在一起,没有多少读者会看,你再试试把“足球”与“通奸”放在一起,或者把“明星”与“毒品”放在一起,就会大卖。

    英国学者穆雷在“评论者”网站撰文说,此次窃听丑闻是14年前戴安娜之死的翻版,当年是穷追不舍的狗仔队把戴安娜过早推进了坟墓,如今英国媒体没有丝毫的改变。台湾《中华日报》11日关注英国媒体丑闻给台湾媒体带来什么反思。文章认为,类似的八卦魅影早在台湾出现,新闻质量已不像文人办报时代实事求是,显得空洞、贫血、苍白、肤浅。文章说,在新闻学上,从煽情主义出发大幅报道犯罪、丑闻、八卦、绯闻及性等新闻,统称为“黄色新闻”。

    英国记者克劳奇撰文说,只要民众对这类新闻兴趣不减,《世界新闻报》的关门就不会意味着小报新闻之死。他说,就好像一个人砍掉长了瘊子的手,如果病根不除,瘊子还是会再次长出来。

    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上周日最后一期《世界新闻报》出版时,人们发现其底页上引用了作家奥威尔的一段话,这段描述田园下午的文字说:“妻子在摇椅上安静地睡着,孩子们在外面愉快地散步,你把双脚翘上了沙发,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打开了一张《世界新闻报》……”文章说,这段话在这里就被打断了,如果你找到奥威尔1946年写下的原文,就会发现他接下来写的是,“在这愉快的环境下,你最想读什么?答案自然是——凶杀”。《每日电讯报》援引奥威尔的话说,凶杀是给英国公众带来最大愉悦的东西,英国人后来的表现证明,奥威尔一点都没有说错。理查德·格莱恩则向英国人提了这样的问题:“想象一下,如果一张报纸完全不写死亡、凶杀和强奸,只刊登积极的故事,你会买吗?”

    曾长期在英国工作的媒体人徐春昕12日对《环球时报》说,英国人好“揭短”,爱挑剔、发牢骚和找茬。他们对“规范”的要求非常高,对于一丁点违规都会认为完全不能接受。专挖名人丑闻的小报之所以卖得这么火,和这种心理有很大关系。英国人喜欢关注谁违规了、谁做了不应该做的事,然后站出来加以指责。有个打趣英国报纸的笑话是这么说的,英国首相探访贫民区,与贫困儿童相拥而泣,正经媒体会这么报道:首相以廉价眼泪骗取选票;小报会这么报道:首相在贫民窟与私生子相认。(●本报驻英国、德国、加拿大记者 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 ●本报记者 徐盼 ●柳玉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