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哪些春节传统在走向没落?

2019-2-6 08:11| 发布者: 泾渭居士| 查看: 452| 评论: 0|原作者: 泾渭居士

摘要:   “年来腊月二十三,家家除尘刷房子”,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千百年来,上至皇族,下至平民,所有中国人都开始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做起了准备。各种食物,馒头、年糕、麻花、饺子、汤圆、肉丸子、鸡 ...

  “年来腊月二十三,家家除尘刷房子”,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千百年来,上至皇族,下至平民,所有中国人都开始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做起了准备。各种食物,馒头、年糕、麻花、饺子、汤圆、肉丸子、鸡、鸭、鱼肉;各种迎神祭祖的物品:鞭炮、对联、纸钱、灶君画像、门神;各种走亲访友的礼物,烟、酒、点心,色色都要准备齐全。只等到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放鞭炮,春节正式开始了。

  而到大年初一,亲戚邻里间便开始互相拜年,再穷的人家里都要放满各种糖果、瓜子、点心,只等客人来到,便是倾尽全部,只图一个热闹、喜庆;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探亲,然后一家人去上坟祭祖;初七过小年;直到闹过了元宵,一年的春节才算真正的过去了。从商朝到今天,4000多年中,春节伴随中国人历经了无数朝代更迭、战乱灾荒、兴衰变迁。无数帝王将相随尘化土,唯有春节亘古长存。

过年吃年糕的习俗从周代就开始了。

  然而,随着城市化,许多春节习俗似乎开始离我们愈来愈远,您还记得上一次蒸年糕、在寒风中放鞭炮、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请继续阅读本文,一起来看看究竟我们正在失去哪些春节传统。

  传统春节食物的没落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传统食物的节日。无论中外,食物都是节日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有时候就是节日传统的象征,如感恩节的火鸡、万圣节的南瓜派、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腊八节的腊八粥、元宵节的元宵。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传统食物也是最多的。

  中国南北西东各地的春节食物各有不同,大体包括年糕、饺子、鱼、喜馒头、各种肉食、瓜子、花生、水果,总之极尽丰盛。每种食物也有自己的象征意义,馒头上要点红,象征红火喜庆 ,鱼代表年年有余,饺子象征团圆。这些食物都要在大年三十前早早备齐,因为大年初一不洒水——洒水表示漏财,自然不能做饭。

  而且食物不仅种类多,数量也是很可观的。因为春节全家团聚,异乡的儿女都会回到父母家中,加上来拜年的亲戚们,每年的春节,一个大家族通常要摆几桌酒席来招待客人。

  然而近些年,不仅是城市,即便在农村,许多家庭都不再亲自烹饪春节中的食物,馒头、年糕、饺子等都开始直接采买。虽然省了主妇的辛苦,但那些飘满房前屋后的蒸馒头、炒瓜子、炸年糕的香味,以及邻里之间互相帮忙捏面人、编麻花的乐趣也不再有了。甚至,这些食物开始受到许多80后、90后一代的厌弃,更别提大多数80、90后都不再会烹饪这些食物了。这些伴随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食物,也许真的会成为传统了吧。

  家庭自制年夜饭的没落

  年夜饭是中国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在外地工作、生活的人,无论多么遥远、多么辛苦,哪怕到火车站排队一晚上也要买一张大年三十前回家的车票。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诗人王维,便说出了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心声:“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诗所说的是重阳节,而春节中这种感觉是加倍的。如果在春节还是“独在异乡为异客”,那种家人不能团聚的凄凉处境是许多传统中国人所无法忍受的。

  大年三十,从千里之外赶回家中的游子,早在心里打算着好好享受一顿母亲精心烹制的年夜饭。然而,现在城市中在饭店年夜饭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由于订单太多,许多饭店甚至推出限时消费,不仅昂贵,客人还必须在指定时间享用完年夜大餐。当然,在饭店吃年夜饭,由专业的厨师为您准备菜肴,可以吃的比家中丰盛,或许也更美味。但春节在家中团聚的传统意蕴却少了不少。

 当然,城市居民选择在饭店吃年夜饭也是一种无奈之举。目前中国的农历春节只有3天法定假期,许多公司都是在大年三十才放假,因此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除了时间不够,精力也不够。毕竟短短的7天假期还要去拜访亲人,在家招待客人,比工作还忙。因此,如果要保持中国的年夜饭传统,也许国家应该增加春节的法定假期吧。

  春联的没落

  “炮竹声声辞旧岁”、“春满乾坤福满门”、“春回大地普天庆”……,这些春联中常常出现的话语,您是不是许久没有见到过了。或许您会觉得这些诗句都太庸俗了,但您不能否认这里边所包含的对幸福、美好、富足的渴望,这正是中国人欢天喜地闹春节的最大意义所在。

贴春联的习俗在中国已经延续了1000多年。

      春联最早由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发明。公元964年腊月三十,孟昶让一位叫辛寅逊的大臣在桃木上写下“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诗句,并挂在自己宫殿的门上,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尽管一年后,后蜀便被宋朝灭亡,孟昶也做了亡国之君,不久死去,然而他却为中国留下了春节贴挂桃符的习俗。后人仿效孟昶,将表达新年美好祝愿的诗句写在桃木板上,等到大年三十便挂在门窗上。

     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68年—1398年在位)下令国都金陵(今天南京)的居民都要在大年三十贴上红底墨字的对联,并号称春联。自此,今天我们所用的春联便诞生了。然而,随着人们都搬进高楼,这个在中国兴盛了1000多年的习俗,开始在城市中走向没落。

  如今,贴满整个门窗院落的春联只剩下家门口的那一幅,而且许多人家甚至都懒于贴那一幅对联。取而代之的是,那红底黑字或金字,一般由毛笔来撰写的春联佳句进入了手机短信中,成为电信公司赚取利润的工具。实际上,如果您仔细阅读,会发现许多拜年的短信内容就是从过去的春联中直接摘抄的。

  祭祖风俗的没落

 一种传统的延续,除了长辈对晚辈的言传身教,更需要社会价值观的配合,否则,传统的没落便在所难免。由于过去对传统文化的清洗,许多家庭的族谱也遭到毁灭,目前,中国人的祖先观念已经很淡薄,春节祭祖这项仪式在许多地方也变得不再重要,祭祖甚至被曲解为迷信活动。

广东梅州一个家庭正在进行春节祭祖活动。

  其实,祭祖是中国人对祖先的感谢与缅怀,从商代的祭神发展而来,到汉代正式成为对长辈先人的供奉与祭祀。除了清明、中秋节的扫墓,春节的祭祖还包含将祖宗请回家过年的意思,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祖活动。

  在过去,祭祖活动由一整套严格的仪式组成,包括:献祭品、跪拜上香、读祝文。如果是大家族,献祭仪式过后还会有全族人一起摆宴席吃团圆饭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自己家族的前世今生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家中的长辈也趁此机会教育子孙正直做人,追求上进,不辱没祖先的荣誉。而且,长幼有序的祭祀仪式,也教诲子孙要尊敬长辈。这种祭祖活动也是祈求祖先保佑的一种方式。

  在今天,城市中家庭的祭祖活动已经非常简单,许多人家仅仅在去世的父母遗像前摆一些食品,已经没有了缅怀古老祖先的意义。尽管,今天的人们已经不需要祖先的庇佑,但缅怀先人的传统却不可以丢。实际上,在韩国,祭祖仪式依然得到了保留。

  春节旅游的兴起

  中国的两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和春节,都有一个共同的象征意义,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习俗,那就是——团圆!我们在上文说过,春节时,一家人无法在一起,对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一种缺憾。实际上,除了全家团聚,春节中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便是拜访许久不见的亲戚。

  中国人是亲族观念非常重的民族,尽管平日里没有时间相见,春节时,人们都会拎着各种礼物去走亲访友。过去,这种礼物也许仅仅是一盒糕点,然而礼轻情意重,收到礼物的亲朋会感到被尊重与关切。

  

  然而,今天,许多人在春节选择旅游,将春节当成十一长假一样过。不管是国内旅游还是出国旅游,都破坏了这种春节的传统意义。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度过春节的方式,不过,当几十年后,我们已经不知道春节除了是一个法定假期,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的时候,是不是又要到韩国和日本去寻找我们古老中国的文化传统呢?到那时,再来后悔曾经放弃的一切,会不会为时已晚呢?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传统,就像一个人不能没有自己的个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