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国防教育要为提升“三力”发挥作用

2011-8-31 22:45| 发布者: 兵网| 查看: 516| 评论: 0

摘要: 国防教育直接作用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并为提高战斗力、促进生产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重要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领域继续发生深刻而全面的变化。胡锦涛主席站在当今时代世界军事发 ...
    国防教育直接作用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并为提高战斗力、促进生产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重要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领域继续发生深刻而全面的变化。胡锦涛主席站在当今时代世界军事发展的制高点上,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努力建设一支与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并强调军队要承担起“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国防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务求与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联系起来实践,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高战斗力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为促进生产力提供可持续的内在动力,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奠定价值基础。


    国防教育要为提高战斗力提供思想保证


    胡主席指出,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丰厚资源和强大支撑,要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科学统筹军队建设和改革的全局,努力发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因此,国防教育必须承担起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为提高军队战斗力提供思想保证的历史责任。


    一是国防教育要为形成战斗力提供思想保证。军事力量在捍卫阶级、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从来都发挥着直接的重大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事力量更是国家战略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为了履行好我军“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就要按照获取未来战争制权的综合作战能力优势的标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建设。胡主席明确指出,军事训练是军队和平时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为了落实胡主席关于加强军事训练的重要指示,提高和平时期军队的战斗力,必须开展有效的国防教育,以动员各类社会资源为生成战斗力服务,从而大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军队建设和军事训练的良好氛围,为“军队和平时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与精神保障。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我军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援则是我军面对强敌,不断提高战斗力的源泉,这既保证了我军在艰苦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也保证了我军经受住残酷的对敌斗争的考验,最终战胜敌人,赢得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在进入和平时期以后,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所必然包含的商品意识增强的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居安思危,时刻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做好准备的社会意识,既是全社会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民族责任感,也是和平时期提高军队战斗力的社会基础。和平时期的军事训练,对于军队是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而对于全社会则是从国家的战略全局和根本利益出发,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任何一个国家所处的状态只能分为正常状态和非正常状态,任何国家都不能保证非正常状态永远不会降临自己的国度,而战争就是在非正常状态下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防教育是在国家正常状态下以正常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为从容应对非正常状态做好全民的思想准备,并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应对非正常状态的军事能力,即为战斗力提供思想保障。因此,要明确树立国防教育形成战斗力的观念,将国防教育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向提高战斗力靠拢,以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和有效的教育效应为战斗力的生成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是国防教育要为巩固战斗力提供思想保证。胡主席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后劲。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反映了信息化条件下现代国防建设的普遍规律,指明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巩固新形势下军队战斗力的具体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国防教育将会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但是巩固军队战斗力的任务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发生改变。新形势下衡量军队战斗力的标准是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就包括提高实战能力、提高战略威慑能力和加强非战争行动能力,特别是提高危机处置能力。以上新型军事能力的建设并不仅限在军事领域加强认识和加大投入就可以完成的,必然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与新型军事能力建设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其中人的主动精神和思想认识将会发挥推动社会各类资源为巩固战斗力服务的作用。如果忽视了有关思想教育方面的宣传引导,就有可能出现因为思想认识上的误差,而使新型军事能力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不能同步发展。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全面提高公民思想素质的教育。国防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党政干部教育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治教育,从而整合与新型军事能力建设相适应的教育资源,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教育网络,不断巩固军队的战斗力。


    三是国防教育要为提升战斗力提供思想保证。针对新军事变革,胡主席指出,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胡主席还指出,要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办国防,不断增强国防实力。胡主席提出了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斗力的关键问题,即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要依靠人民办国防。信息化战争与传统战争具有显著的不同特点,传统战争是着重于夺控有形的物理空间,如对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的争夺,而信息化战争除了加大对物理空间的争夺之外,信息开始取代传统的物质和能量,成为决定军队作战效能和影响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制信息权决定了信息时代信息化军队建设及其作战运用,必须要注重“信息制胜”的研究与准备。信息制胜,既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与提升,更重要的是科技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动员。先进的技术装备只有与高昂的战斗精神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战效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就要全面推动在高科技领域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建国初期,我国科学家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弹一星”的飞跃,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的国防教育,就是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将国家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国防意识贯穿于科技教育领域以及全民的科学素质教育之中,以深厚的科技力量提升信息制胜战斗力。


    国防教育要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可持续的内在动力


    胡主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推动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生产力更是加强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教育要通过促进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一是国防教育要为完善发展生产力的内涵服务。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的扩展程度也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内涵,是要使劳动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劳动者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国防教育从根本上是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国防教育对于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和国防观念的强化,是通过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获得的。因此,在国防教育的教育内容中充分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在国防教育的工作程序中实现建立法治政府的目标;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落实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任务。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完善发展生产力的内涵,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深刻的告诫全党“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土地问题、就业问题、妇女问题、群众的柴米油盐问题、当时的“三农”问题、教育医疗问题以至过河木桥的安全问题,在毛泽东同志看来都是涉及到革命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大事。因此,新时期的国防教育必须要始终为发展生产力服务。


    二是国防教育要为科学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从世界发展史的角度考察,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必须在三个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一是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二是在政治与军事方面;三是在教育和文化价值观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技术和经济是一个民族国家实力的基础。然而技术和经济的高度发展,必须与相应的政治军事实力和先进的教育文化价值观相结合,才能形成以科学发展生产力,满足国家崛起的充要条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富裕程度很高,但却称不上是一流强国,其原因就在于其政治军事及文化价值观达不到一流水平。教育和文化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内容。教育状况和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整体素质的高低,也对一个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流人才的培养量和聚集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国防教育的重点贯穿于国民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两方面,国防教育既要充分发挥以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国民教育的普及与发展的职能,又要坚持不懈的以科学教育、竞争力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教育效率,在制度上形成尊重人才、充分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发挥创造力的有利环境,为科学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


    三是国防教育要为明确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提供保障。我国是一个由社会稳定而取得快速经济发展,反过来又用快速经济发展来保证稳定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稳定和发展压倒一切。在社会发展的问题上,党中央强调社会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体制机制的完善等。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社会主义社会全体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国人民从事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根本动因。具有先进性的国家政治政策条件和公共治理水平,将明确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可以不断深化的预期目标和方向,从而激发生产者的劳动热情,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国防教育体现了从总体上全面贯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在具体内容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灿烂的传统文明,不断探索国家利益与公民权利的协调发展,将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与全球化的主流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将个人发展、国家富强、国防强大这三者相互关系辨证的统一起来,以创新的国防教育理论与国防教育实践,为明确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提供持续的保障。


   国防教育要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奠定价值基础


    民族凝聚力总是建立在特定的价值基础之上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既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价值基础。因此,国防教育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出发,发挥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一是国防教育要坚持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价值目标。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标而在情感和心理上对于相互依存、共同奋斗所能认同的程度。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和基本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凝聚民族共识的价值目标。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要以培养公共责任为主体,在观念及实践中以和谐社会的标准,界定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使个别人自利意识的无限放大、个人或特定群体绝对利益的绝对追求、甚至为了自己或小团体微小利益可以随便牺牲他人和国家的重大利益的观念及其行为,排除于公共生活之外。国家的进取程度,往往取决于由民族责任而决定的凝聚力,国家的强盛,物质力量的发展只是一个方面,追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责任,才能够给国家和社会注入奋发图强的灵魂。国防教育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教育,是要强调我国的国防建设从根本上是要维护人和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平等、友爱和合作的社会关系,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密切的、良性的、相互的依存关系。现代国防教育就是不断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而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个人尊严、社会繁荣、人民幸福、国家强盛一致性的价值目标,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公共责任,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是国防教育要维护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相应的价值体系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贯穿于以下方面:第一,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第三,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第四,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第五,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前提,而民族凝聚力又为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创造条件。在国防教育的内容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价值的关注。毛泽东同志曾经强调:“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胡锦涛同志紧紧依靠人民办国防的思想,就是抓住了“以人为本”这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问题。在国防教育的重点上,强调重视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就是将“以人为本”具体化为对于公务员的一种管理目标的要求,即重视国防建设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强调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就是将“以人为本”体现为素质教育的制度化,即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负责。国防教育要在理论上和教育实践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挥维护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价值体系的职能作用。


    三是国防教育要弘扬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价值精神。民族凝聚力蕴涵了团结统一、独立自立、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价值精神,要使这一价值精神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动力,需要具备两个因素,即:机会和权利。和谐社会应该具备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参与国防建设的机会,保障任何公民都可以充分行使承担国防建设任务的权利。民族凝聚力也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不断的深化,从而显示出其价值精神的强大威力。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经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后而激发出伟大的民族团结和自强精神,并迅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以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机制,消除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社会障碍,让不同的群体都能充分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1946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学者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曾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他始终没有解开的疑问:“历代王朝几经更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共产党有没有找到跳出这一恶性周期率的办法?”毛泽东同志则胸有成竹地回答:“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找到了这条新路,那就是——民主。”新时期国防教育要使公民明确关心国防建设、参与国防建设,既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又是每一个公民参政议政的法定权利;国防教育要明确各级政府应当承担的国防职责、全体公民应当具备的国防义务,以完备的权利义务体系,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一旦民族凝聚力的价值精神转化为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念和信心,就会以强大的号召力,激发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奋发图强的进取状态,民族凝聚力就不会为任何外部因素所动摇。因此,国防教育要以弘扬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价值精神来检验工作成效,大力推进民族凝聚力的升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