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试论提升消防部队基层“软实力”培养战斗精神

2011-10-7 05:47| 发布者: 中国兵网| 查看: 723| 评论: 0

摘要: 近些年来,以《亮剑》为代表的大量的部队影视文艺作品中,对部队文化的战斗精神进行颂扬。部队文化是军事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上,并且是与军事需要有机结合的一种组织文化,战斗精神是部队文化的主要方 ...

    近些年来,以《亮剑》为代表的大量的部队影视文艺作品中,对部队文化的战斗精神进行颂扬。部队文化是军事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上,并且是与军事需要有机结合的一种组织文化,战斗精神是部队文化的主要方面。

    实现我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抢险救援中“拉得出,打得赢”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建设需要研究解决的重点环节。培育基层部队的战斗精神,加强基层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推进现代消防工作,提高基层战斗力的新课题。不难看出文化传统下蕴涵的精神力量是何等重要。

    部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战斗精神的形成,传承,再形成,再传承的循环中,如何防止优良的传统流失,保证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发扬,并赋予新的时代精神的内涵,都是一个现今基层工作中需要思考的课题。本文就应对影响战斗精神培育诸多因素,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形式、方法、手段。就从战斗精神传承到当今背景下的继承与发展,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一、深刻的认识战斗精神的内涵,准确把握战斗文化的作用,切实找准提升战斗精神的源头。

    “战斗精神”就是指部队文化中体现在战斗力上,促进和推动部队战斗力建设中的内在动力。也可理解为,是官兵在遂行军事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战斗精神。在战斗精神的要素里,包括政治信念、意志品质、军人武德等。

    战斗文化,作为一种部队特定主题的文化,一个军事领域的文化,在相对确定的内涵和范式中会更好彰现个性,强化其特质,增进其发展。就具体的文化模式看,战斗文化是军事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上,并且是与军事需要有机结合的一种组织文化。因为战斗文化属于两种范畴、具有两重属性,哲学角度来看,战斗文化的军事属性应是第一位的,即它只能是“战斗文化”,而不能是“文化战斗”。战斗文化是为军队职能服务的,其军事属性决定文化属性,战斗文化更多的是为军事着想,而不是相反为文化着想。

    固然,在部队的工作、训练、战斗及文化生活过程中,必须正确树立好为提升战斗精神的正向价值观。好比懒惰不被惩罚,那勤奋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一样。在各个场合点滴中去“抓”,去“树”,营造一个战斗精神得以成长的“人环境”。在战斗文化有明确的生长方向,官兵也才有努力的方向,战斗精神也才能让文化沁人心脾,使官兵感到荣誉的认同感,快乐的幸福感,个人价值与文化精神的统一。

    二、战斗精神是以部队为主体伴随着各个阶段的军事斗争而产生的。伴随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部队里形成了一套相对较完整的制度体系,主要经验和做法如下:

    (一)进行战前动员,鼓动官兵的战斗精神,统一思想。提出具体的作战口号,短促有力、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口号将作战的意义目的通俗化、具体化,使官兵容易接受并深刻理解,容易引发官兵的战斗热情。消防工作中无论是在日常训练或是救灾前,也讲清意义目的,统一官兵的思想,增强官兵排除万难,赢得胜利的信念。通过战前动员,使每个同志充分认识到各自分工任务与全局的关系,从而激发官兵的责任感和战斗热情。

    (二)通过政治教育,催生官兵的战斗精神提高。增强敢打能胜的信念,为官兵树立信心,强化官兵的使命意识和职能意识。在日常战训的克难后及时总结、表扬、及提出希望,巩固官兵信心使命与教育成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抓住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此来引导和激励官兵的战斗热情。以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开展政治教育。坚持用消防部队优良传统和英模典型的先进事迹教育部队,熏陶官兵,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通过组织官兵观看传统教育影片等活动,并使官兵深受触动的教育形式,鼓励官兵争先敢打的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参战人员的战斗热情。

    (三)坚持做好保障,激励官兵的战斗精神。包括组织保障、精神保障、物质上的保障。组织上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工作竞争氛围。表现突出的官兵,及时给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通过立功授奖真正起到鼓励士气、激励官兵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目的。

    战斗精神与政治教育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我军的历史做法中能得到的启示是:强化政治教育,打牢思想根基,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是切实有规可寻、有法可依。孕育战斗精神的“沃土”要常抓,会抓,这个“阵地”的工作在当今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如逆水行舟,抓不好容易被其它糟粕抢占。战斗精神只有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下,才能在战时转化为高昂的士气和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

    三、全方面的教育以提高的战斗力需为中心,从未来救援任务需要相结合,在实战中升华战斗精神。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告诉我们,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只有人才是赢得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就应教育官兵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辩证地看待人与装备的关系,客观地看待自身优势和灾害危险;激发官兵在救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精神的因素,增强官兵敢打必胜的自信心。全方面的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治教育计划必须充分考虑到人员素质、理解方式等实际情况。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目标既不能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凭主观臆断任意地拔高,也不能过分的夸大客观条件的作用而一味地降低。过高,往往达不到要求完不成任务而导致官兵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过低,又会使官兵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从而丧失了战斗热情。

    (二)心理训练教育与政治教育内容上相互区别,战训中相互支持,共同增强。政治上的战斗精神的过硬,与心理承受能力强弱并不能划等号。如何保证在战斗后心理不受伤,是战斗精神得以巩固与增强的基本保证。针对性心理承受力的训练,这是打赢未来高强度的救援任务的客观要求。努力培养在消防救援中体现在官兵心理承受能力尤为重要。在一般的训练中必须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强化和锻造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以苦为乐战胜困难的良好作风。战斗精神的培养没有平时战时之分——唯有平时过得硬,战时才能打得赢。没有平时的养成与积蓄,就不可能有关键时候的迸发。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消防部队的战斗精神更需如此培养。

    (三)加强高突发性、高危险性的灾害理论知识教育,加强心理预警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增强官兵敢打必胜的自信心,敢打必胜的自信心直接影响到官兵战斗精神的发挥。但从现今消防的结构特征中,有一个不可回避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现象。无论是大的沿海与内地的差距,还是小的城市与乡村的差距,同一灾害频发的次数不一,不同地方所属的中队官兵心理承受力因为参加过同类战斗经验的不一致,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存在差距是客观存在。切实树立基层官兵的忧患意识,增强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只能在以理论知识的教育为前提上,使得官兵从理论上认识潜在的危险,消除未知的恐惧感。进而提高心理的预警能力,让战斗精神能保持长久生命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战斗精神不是“空中的阁楼”,是需要到实战中去,再从实战中来。战斗精神的提高必须是建立官兵素质的全方面提高的基础上,战斗实力是战斗精神的基础保证,战斗精神反作用于战斗力。人的主题地位是第一要素,只有通过全方面的教育提升人员的素质,保证人员战斗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战斗力。才能做到从“能打敢胜”到“敢打必胜”,这更符合消防任务中的“智取”的发展需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