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全军第三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部分获奖者简要事迹

2011-12-21 05:56| 发布者: 军旅如饮茶| 查看: 3013| 评论: 0

摘要:   认真践行“三个代表”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全军第三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部分获奖者简要事迹   郝凯强 男,沈阳军区某训练基地军训器材研究所总工程师兼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军事训练模拟器材的科研设计工作, ...

  刘怡昕 男,炮兵学院南京分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率先开展了炮兵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使用研究,建立了具有我军特色的末制导武器系统射击与使用理论体系;成功揭示了弹道效应与火炮发射过程的内在关系,提出提高射击精度的有效措施,研制了相应检测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十四大代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军优秀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4次。

  邵维正 男,后勤指挥学院后勤政工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考证出中共一大召开的准确时期和出席会议的人数,解决了中共党史上两个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编著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填补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空白;发表了《近现代中国两个八十年比较研究》等研究文章,主要观点被多次引用。获国家和军队各类奖励26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军优秀教师”。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立二等功1次。

  蒲家宁 男,后勤工程学院军事供油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首次全面阐述了远程输油管道非稳定工况控制理论体系;创立了多种油品顺序输送动态分析理论和方法,对优化管道顺序输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首次提出管道顺序输送运行优化的数学模型和解算方法,被国外著名期刊引用;研制出一系列油料技术装备,多次创造性地解决了工程技术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全军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夏咸柱 男,军需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从13种动物中分离获得8种动物病毒,系统阐明了上述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确定了其所致疫病在我国的存在,并为开展上述疫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条件;成功分离筛选出犬传染性肝炎和细小病毒性肠炎两株病毒,在国内首次研制成了兽用弱毒联合疫苗;对狂犬病进行了免疫学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进行了全基因克隆、辅助细胞与狂犬病毒糖蛋白基因载体构建与重组活疫苗研制,对控制和治疗狂犬病有重要作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军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立三等功3次。

  裴国献 男,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成功开展了世界首例四肢同时离断再植和国际上第四例全手指缺失五手指再造术;在亚洲率先成功开展3例异体手移植;首创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双桥式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新术式,丰富了创伤外科理论和技术方法,对战伤、创伤救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获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九五”军队重大医疗成果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

  廖万青 男,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我国首次发现7种新的病原真菌和新的疾病类型,其中新生隐球菌上海变种为国际首次发现;创立了中国医学真菌保藏管理中心隐球菌专业实验室,对真菌病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提出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分期综合治疗方法,救治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杨宗城 男,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参与创建我国烧伤学科,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烧伤救治方案;阐明了吸入性损伤的发生机理,提出了新的吸入伤治疗措施;围绕血管内皮细胞阐明了烧伤脏器损害的发病机理,为烧伤脏器损害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的理论依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攀代明 男,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用淋巴细胞杂交及现代免疫学技术,从胃癌细胞中发现4种新的肿瘤抗原;将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可用于胃癌血清诊断的免疫P C R技术;对细胞工程及免疫学技术加以改进,研制成功10种胃癌单抗;建立4个胃癌耐药细胞系,从中发现一个新的耐药分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

  沈倍奋 女,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分子免疫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国内最早开展加成指数测定法分析单克隆抗体所抗抗原决定簇的异同,有关技术在全国推广;用单克隆抗体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填补了国内特异性诊断方法的空白;在国内率先开展白血病导向治疗的研究,研制的免疫毒素是我国单克隆抗体及衍生物最早通过新药评审进入临床的制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黄志强 男,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成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率先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肝胆管结石病”,拓展了胆囊结石及其并发症的胆道外科领域;率先开展了胆道免疫反应与胆石形成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次组织地区性和全国性胆石症的调查,为我国胆石症的防治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依据对肝胆管结石病“肝内局限性”与“高位胆管狭窄”的论断,开辟了应用肝外科技术解决胆道问题的新途径。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