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兵网解密:冯玉祥遇难后其夫人及子女何去何从?

2011-12-26 12:43| 发布者: 老兵| 查看: 1826| 评论: 0

摘要:   【内容提要】冯玉祥遇难后,李德全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召唤下,抱着丈夫的骨灰盒,携儿带女回到已经解放了的东北地区。在电台发表声明,号召西北军官兵弃暗投明,在前线起义,站到人民方面来,不要再 ...

  【内容提要】冯玉祥遇难后,李德全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召唤下,抱着丈夫的骨灰盒,携儿带女回到已经解放了的东北地区。在电台发表声明,号召西北军官兵弃暗投明,在前线起义,站到人民方面来,不要再为蒋介石挑起的罪恶内战卖命了。1949年2月,李德全回到久别的北平,把冯玉祥的遗产全部交给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她成为共和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

  子女冯洪达在父亲逝世后,赴苏联学习,1953年回国后投身新中国海军建设事业。1990年1月,他被任命为海军北海舰队少将副司令员,1993年病逝。冯颖达始终体弱多病,自1956年始一直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冯理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工作,是我国著名的免疫学专家。曾29次作为中央和卫生部工作组负责人,带队奔赴流脑、霍乱、痢疾等重疫区。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称号。

  将相本无种 寒门出英才

  冯玉祥原籍安徽巢县,生于河北保定。其父冯有茂是位泥水匠,为逃避兵役来到一个偏僻村落为地主当雇工。地主家有两个少爷,老地主为了光耀门第,请来一位武艺人教儿子练武。冯有茂天生好学,常去武场讨教两手。考期到了,老地主叫冯有茂带两个少爷前去应考,结果,两个少爷连射三箭无一中的。这时,冯有茂冒昧上前试手,竟连中三元,从而考取武庠,继而投身淮军。

  其实,冯玉祥原名“冯基善”。11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当时父亲在保定府五营练军当兵。这个地方实行父缺子补。父亲没退伍,儿子自然不能补缺。但由于冯家生活拮据,家人都希望冯玉祥补上,多挣几两银子。这时,营中恰巧出现缺额,一位姓苗的管带是冯有茂的好友,得知消息后立即提出:“这次补冯大老爷的儿子吧!”旁人问:“冯大老爷的儿子叫什么名字?”这一问,姓苗的管带愣住了,他也不知道。接着那人就说:“让我问问去。”姓苗的管带生怕他一去问,耽搁了时间,缺额被别人抢去,灵机一动便说:“别问了,我知道。”于是,随手写了“冯玉祥”三个字。这样,读书郎冯玉祥辍学进了军营,成为一名少年军人

  初到军营没几年,冯玉祥得了一个绰号“外国点心”。一次,父亲意外受伤,冯玉祥希望多挣一点银子以便老父解甲归田,便下决心当一名替教官喊操的“教习”。每天清晨天还没亮,他就站在操场上大喊“立正”、“稍息”、“托枪”,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一喊就是四年。他的“喊”功练好了,却得罪了那些睡懒觉的人。于是,他们便给冯玉祥起了一个绰号叫“外国点心”,意思是说他如此卖命,迟早会被洋鬼子打死。但冯玉祥丝毫不以为然,反而特意刻了一枚“外国点心”的图章保存起来,日后给人写字时常盖上这枚图章。

  冯玉祥还有一个外号叫“基督将军”,这个外号来源于义和团运动时期。当时冯玉祥的部队驻守河北保定,他亲眼看到保定天主教堂的外国传教士全被逮捕,面临杀头,其中一位女传教士在行刑前要求只杀她一个而放别人。她的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使冯玉祥深受感动。1913年,冯玉祥任京卫军团长时,常到崇文门教堂听讲基督教义,被基督“博爱”所打动,遂于两年后由牧师为其施洗入教。后来,他又为其部下进行领洗盛典。直到五卅运动后,冯玉祥看到帝国列强侵略、蹂躏中国的悲惨景象,终于认清了帝国主义者的丑恶嘴脸,愤然与基督教彻底决裂。

  冯玉祥功勋卓著、高风亮节。1935年,国民政府授予他陆军一级上将军衔。但冯玉祥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生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做了高官后仍厌恶“朱门酒肉臭”的军阀作风。他在部队与士兵一起劳动,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同洗一个澡堂,和战士一起训练,真正做到了官兵平等,被誉为“平民将军”。有一次,吴佩孚做五十大寿,将领们纷纷送厚礼,当时冯玉祥还是他的手下部将,却只送了他一坛清水。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由于冯玉祥坚持抗日大业而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先后于1932年3月至10月和1933年8月至1935年秋,两次含愤旅居泰山。有一次,他到蒋介石官邸去,大白天手持点燃的灯笼,见旁人诧异,便解释说:“太黑暗了!太黑暗了!”

  在重庆时,冯家住在陈家桥,因为那里达官显贵太多,谁也不敢去查户口和收捐税,街区的保长无人敢当。冯玉祥便自告奋勇,被称为“重庆最尽责的保长”。

1234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