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哨长凌尚前用30年坚守诠释忠诚

2012-1-7 10:17| 发布者: 兵网| 查看: 1185| 评论: 0

摘要: “我嘛,最适合还是扛枪放哨” 从国家二级口岸——广西平孟口岸出发,沿逶迤的边境公路盘旋10公里就到达了天池。 此天池非彼天池,这里没有青山绿水与碧波荡漾,有的只是绵延不绝大石山的贫瘠和荒凉。哨所在海拔1200 ...

“我嘛,最适合还是扛枪放哨”

    从国家二级口岸——广西平孟口岸出发,沿逶迤的边境公路盘旋10公里就到达了天池。

    此天池非彼天池,这里没有青山绿水与碧波荡漾,有的只是绵延不绝大石山的贫瘠和荒凉。哨所在海拔1200多米的半山腰上,战火硝烟散去,留下安静与孤寂。

    1981年3月,18岁的凌尚前闻着硝烟与木棉花开胶着的味道,来到离家5公里远的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当年南国边境,冷枪冷炮犹闻,战备训练、巡逻执勤、守卡潜伏是主要任务。

    放下书本,扛起钢枪,一种自豪感在心中萦绕。“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若没了国,家也不成家。”见证了战火硝烟在边境燃烧的凌尚前,在 战地日记里写下这几句话。

    30年来,凌尚前有过数次离开哨所的机会,但他毅然选择了坚守。上世纪80年代末,镇里准备以招干的形式从哨所选拔一名哨员当专武干部,这是身份与待遇的转变。当时哨所有两名同志符合条件,已当副哨长并作为首选的凌尚前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另一名同志。90年代初,哨所裁员整编,凌尚前被吸纳为乡镇的国家办事员。在乡镇干了没几天,老凌就听说哨所的人都想走,他便待不住了,打了报告回到哨所。

    此后,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变化,凌尚前与“国家干部”的身份彻底“绝缘”。当年好多和老凌一起并肩战斗的同志,有的成为各级领导,有的成为边境贸易老板。唯有凌尚前,还坚守在哨所。

    哨员们为老凌这30年算了几笔账:哨所担负横向8公里的边境巡逻任务,一个来回16公里,按现在每月不少于4次全线巡逻(两年前边境勘界立碑工作未完成时每月不少于8次),30年间老凌至少走了3次二万五千里长征;前些年没有公休,近几年每月有4天轮休,算上有事请假,老凌30年间共休假约400天。

    “航母要人开,树茂靠人栽,有人适合当官发财,有人适合挖地种菜,我嘛,最适合还是扛枪放哨。”谈起利益得失,老凌没有丝毫懊悔,还乐呵呵地编起了顺口溜。

    “老凌,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老婆”

    两间木房,屋顶瓦片稀疏,四壁透风,任何家电在这个家里都是奢侈品。这就是凌尚前的家。一提起“家”,凌尚前这个坚强的汉子眼睛不时湿润了。

    对年逾八十的双亲,老凌愧疚。

    凌尚前是独子,他上哨所时正是家里的壮年劳力,父母仍很支持他去守哨。后来父母年事渐高,老凌端茶送水的孝道也很少尽到。一次,父亲干农活时左腿摔成骨折。凌尚前东拼西凑借来的钱远不够手术治疗费用,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卖血。几经打听,他瞒着家人连夜乘车到200多公里外的市里,第二天又火速赶回把卖血换的一千多元钱往妻子手里一塞:“我的假期已到,家里就全靠你了。”

    这些年,老母亲一直患胃病,因供孩子上学已债台高筑的老凌,无奈只得让母亲在家靠中草药减轻病痛。

    对两个孩子,老凌也愧疚。

    因常年在哨所,孩子心目中的爸爸是个来去匆匆的客人。因经济拮据,老凌不曾为孩子买过玩具。有年春节,孩子想买几个花炮,老凌直摇头:“那东西是咱穷人玩的吗?‘嘭’的一声响,钱就炸没了。”2011年7月,21岁的大儿子和19岁的小女儿分别中专和高中毕业,老凌却无力再供孩子深造。

    对妻子,老凌更愧疚。

    哨所离家只几公里,但他们一直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妻子偶有怨言,但还是用勤劳和善良支撑起这个家:“村里打工的,做边贸生意的,就连种地卖菜的,都比他强,以前几十块涨到几百块,现在也才一千多点的工资,一分掰成两半花都不够养家,有好几年我差点撑不下去,就想动员他不干了,仔细想想咱是嗅着火药味、听着枪炮声长大的人,知道他干上这行就不是为了讲报酬,总算勉强顶过来了。”

    去年中秋节前夕,县人武部到哨所慰问,送每名同志一盒月饼,老凌舍不得吃拎回了家。当晚,他没有和家人一起团圆赏月,为了祖国万家灯火明,老凌回到了他的哨位。逢年过节,都是哨所重要的防护期,家人早已习惯老凌不在家团圆过节。

    那天临别时,妻子打开月饼盒,非要老凌尝一个。老凌接过月饼揽她入怀:“老婆,如果有来生我再回报你对我的恩情。”妻子在老凌的怀抱里抽泣,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老凌,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老婆,我要孝敬好老人、带好孩子,让你站岗放哨时少分心。”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