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2012-3-23 23:29| 发布者: 军中良剑| 查看: 1226| 评论: 0|原作者: 新疆边防总队阿勒泰边防支队 潘兴强

摘要: 今年1月,《新疆经济报社》编辑与我约稿,刊发一篇反映支队清山工作的稿子,而且第二天就要拿出一篇,第三天见报。此时再出去采访当然来不及了,但由于此前对支队开展清山行动已经很了解,特别是对支队参与清山行动人 ...

 

作为一名《边防警察报》社记者,每当同行们问我:最近在忙什么呢,怎么不常见你的稿子?我总是内心惶恐,不知如何作答。两年多的时间里,在报纸和杂志上发稿也有上百篇,但总感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稿件太少,这是我常常汗颜的事情。我时常问自己:作为一名《边防警察报》的记者,工作成绩真的就是用刊稿数量来衡量的吗?

为广大官兵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是一名记者的天职,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是,我常常在之间的关系上费思量。事实上,我是一个出活不多的人,作品生产量在同行中间排名并不靠前。特别是今年以来,发稿量更是不如从前。比较明显的一点是,往往采访过程中出的力不少,费时也很多,但就是写的稿太少。096月份,新疆阿勒泰边防支队破获了一起8人涉嫌偷越国(边)境非法采挖案件。了解到这一线索后,我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相关人员,并与办案警官进行了座谈,前前后后一个月时间,搜集了大量相关材料,采访笔记也记得满满的,可一直到七月份,硬就是没有写出一篇稿子。这其中当然和案件比较敏感,不适宜报道有关,但付出了劳动却没有回报,对一个记者来说是非常难受的。

一次陪同报社编辑老师前往新疆红其拉甫边检站采访的时候,报社需要刊发一篇反映红其拉甫边检站官兵克服条件艰苦戍守边关的报道,后勤建设方面的主要采访任务就交给了我。为了求新意、有深度,我先后采访边检站领导四次,与负责后勤养殖的士官孙超一同体验生活近一周,最终,在报社编辑老师的指导下,将近一个月才写出了《忠诚守卫雪域高原》、《雪域高原扎深根生命禁区创奇迹》两篇稿件,先后在《边防警察报》、《中国边防警察杂志》刊发。若单以工作效率而论,这也是比较低的。但是,在这些采访活动中,我更多地是学到了以前所不懂的新知识,了解到了坐在办公室无法了解到的新情况。虽然反映到稿子中的东西不多,但自己的思路开阔了,知识面拓宽了,我想,这种积累也是一种财富。

2009年底至2010年初,新疆阿勒泰地区遭遇了60年一遇的暴雪天气,灾情发生后,支队党委高度重视,在做好抗灾救灾的同时,派出宣传骨干深入基层采访。作为一名记者,我主动请战,跟随战友们前往受灾严重的的地区救灾,用手中武器记录下官兵抗雪救灾的珍贵画面。在一次搜救走失牧民和羊群的任务中,我们来到了被誉为死亡之谷的闹海风最强区哈头山冬窝子。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没来得及做更多的保暖措施,我手持摄像机,顶着肆虐的闹海风拍摄了短短五分钟,摄像机就停止了工作,当我用手执意去关闭摄像机时,双手已不听使唤,和机器紧紧地冻在了一起。为了尽可能多的将救援的珍贵画面保存下来,我顾不得多想,用尽全力,将手从摄像机上拔了下来,立即拿起照相机继续拍摄。在返回驻地后,我连夜写出了《托斯特边防派出所冒雪救助八百多只绵羊》新闻稿件,传到了报社,第三天在报纸头版刊发了这篇稿件。付出总有回报。在对这次随警作战的成果进行统计时发现,在中央一套《新闻联播》播发整条新闻1条,在中央七套、十套等播发电视新闻专题片4部,新闻频道等媒体播发新闻5条。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光明日报》、《人民公安报》、《边防警察报》等中央级新闻媒体刊稿21篇,充分展示了边防官兵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