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浅谈如何当好一名院校新闻报道员

2012-3-24 00:24| 发布者: 军中良剑| 查看: 1644| 评论: 0

摘要: 与一些刚从部队考入院校的学员报道员聊天时,我经常能听到他们“诉苦”:在部队时曾发表过不少稿件,而入校后写起院校新闻来,摸不着头绪,入不了门道,上不了路子,纵然浑身力气却使不出来,写不好稿件甚至写不出来 ...

不停歇的成长足迹

——浅谈如何当好一名院校新闻报道员

广州边防指挥学校 姜晓明

与一些刚从部队考入院校的学员报道员聊天时,我经常能听到他们“诉苦”:在部队时曾发表过不少稿件,而入校后写起院校新闻来,摸不着头绪,入不了门道,上不了路子,纵然浑身力气却使不出来,写不好稿件甚至写不出来稿件。

回想起五年前的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20067月,我从武警学院毕业分配到广州指挥学校政治部宣传文化处工作,当时边防专业出身、尚处在见习期、挂着“红肩章”的我懵懂地开始了自己的院校新闻事业。五年来,虽然我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其中三次是新闻宣传专项立功,连续四年被部局评为新闻宣传先进个人、《边防警察报》优秀报道员,但身在院校新闻宣传重任在肩,让我时刻不敢懈怠,求索的脚步一刻也不敢停歇。

到什么山要唱什么歌

刚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时,对教学一线情况不熟悉、不掌握,写起稿件来如同外行写内行,看问题不深不透,抓不住中心,以致于偶有稿件发表,被教学专教授看过之后,也被评价为“泛泛而谈”、“空空如也”,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静下心来思考:院校以教学为中心,如果脱离这一中心任务搞报道则很难写出有价值的稿件。因此,摆在我面前的首要任务便是克服上稿的急躁情绪,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摸索院校报道的规律特点,掌握院校稿件写作的方式方法和窍门,要唱响以教学为中心的主旋律。为尽快缩短适应期,我大量翻阅文件,通读《院校工作条例》、《院校教育条例》等有关法规性文件,反复琢磨领会,不懂的地方还找到有关领导请教,并经常深入到教研室、学员队,与教研室主任、教员、学员队干部交谈,虚心向他们学习,并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教学科研、行政管理、评教评学等会议活动,从中学习掌握院校有关信息,挖掘新闻素材,有效地提高了抓问题的能力,写出来的稿件也就有了院校的味道。我先后采写的《课堂设在“边检站”》、《这堂课为何拨动他的心弦?》、《入警大学生成才需要怎样的土壤》等反映教学工作的20余篇稿件,都被《边防警察报》、《法制日报》在重要位置大篇幅刊登。

通过这段亲历,我认识到只有多渠道地了解掌握院校报道的规律特点,看问题、想问题、抓新闻才会站到一定的高度,写出来的稿件才会有深度。

好习惯伴随我一路成长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养成一个好习惯比多发几十篇稿件都有价值。”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能同时想起那位前辈那一摞厚厚的发黄的剪贴本,想起他如数家珍地为我讲述着一次次生动的采访经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事例和一篇篇精彩的新闻作品。

巢居者先知风,穴居者先知雨,人敏者先知物。作为一名院校新闻报道员,要侧重关注院校方面的新闻报道,从中了解掌握报纸宣传的重点及报道的形式,增强写稿投稿的针对性。

一是要多盯着与院校专业对口的专版专栏进行研究。《解放军报》的“中国军校”专版、《边防警察报》的“校队之窗”专版等都是必读之作,要下苦功夫钻研专版稿件的特点,细心揣摩编辑的“口味”,把握特点规律,挖掘身边典型的人和事,找准“症结”写作,瞄准“靶心”投稿,这样才能提高稿件的上稿率。2009年,学校边境管理系十一队被部局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于是拿起相机和纸笔先后四次深入十一队与队干部、任课教员和学员“秉烛夜谈”,最后,反映十一队事迹的稿件除了在“校队之窗”专版大篇幅报道外,教师节当日,这个队队干部作为“每周一星”荣登了《边防警察报》头版。

123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