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兵网保持先进性教育讲稿:“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2011-4-24 19:11| 发布者: lover| 查看: 569| 评论: 0

摘要: 基本国情决定我们必须长期艰苦奋斗   有些同志认为,过去条件差,国家穷,没办法,才需要艰苦奋斗,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了,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再讲艰苦奋斗未免不合时宜了。诚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 ...
        基本国情决定我们必须长期艰苦奋斗
  有些同志认为,过去条件差,国家穷,没办法,才需要艰苦奋斗,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了,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再讲艰苦奋斗未免不合时宜了。诚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本国情还将长期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生活虽然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目前,虽然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许多重要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用13亿人口一分摊,人均水平仍明显地居于世界后列。另外我们还要看到,城市中许多下岗失业工人生活还很困难,农村中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一些中小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社会上还有众多的困难群体需要救助。面对这种基本国情和严峻现实,我们只能发愤图强、艰苦奋斗。

  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在这样的使命和目标面前,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实在不过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任重而道远,仍然需要我们辛勤劳动,埋头苦干。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途中将要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懈怠不得,而必须继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居安思危,艰苦奋斗。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今天,面对我国资源短缺而又存在许多资源浪费现象的实际情况,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不能离开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持。我们无论作计划、办事情,都要注意精打细算,能不花的钱坚决不花,能少花钱的尽量少花,坚决摒弃那种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个凝聚了历史教训的规律性认识,应当为我们时刻牢记。

  艰苦奋斗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共产党人的辞典里,艰苦奋斗不仅是克服困难、改变命运的手段,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缺衣少食,求助无门,生存的本能会把任何人都逼上苦熬苦斗之路;而生活富裕了,条件改善了,却仍然能自觉地坚持“两个务必”,这才更能显示出共产党员不同一般的思想境界。胡锦涛同志指出:“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到底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能使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在行动上自觉体现。”

  有的同志说,总讲艰苦奋斗,艰苦创业,老是“苦”来“苦”去,人的一辈子岂不是白活了吗?其实,我们讲艰苦奋斗,提倡的是一种革命精神,并不是反对改善物质文化生活,不是要人们做“苦行僧”。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发展经济,保证人民衣食无虞、步步提高,这些目标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是,我们在致力于改善生活的时候,决不能忘记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能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实际上,艰苦奋斗不仅是战胜困难的手段,而且也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完善自我必不可少的过程。古人早就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尽管现代化的发展使各方面的条件大为改善了,但个人学业有成,仍需要寒窗苦读;工作要干出成绩,仍需要竞争拼搏;谱写辉煌人生,仍需要自强不息。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个人无法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更不可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艰苦奋斗体现的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追求,一种无私奉献的境界。有了这种精神境界,在艰苦奋斗过程中就不但不会感到吃亏,感到愁苦,反而能从中体会到享受崇高、享受成功的极大快乐。已故的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就这样说过:“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战争年代,方志敏烈士在敌人牢狱就曾感情奔放地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却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住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不稀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的苦工!不稀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在和平年代,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生活是那样简单朴素,可是,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他带来的幸福感、快乐感、自足感,又绝对是那些挥金如土、锦衣玉食者难以企及的。共产党人在艰苦奋斗、艰苦创业过程中,把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一步步地变成现实,同时也塑造和展现着自己高尚的精神世界,时时享受着“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的宝贵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充实的,最有价值的,也是最值得羡慕的。
    “两个务必”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护身法宝

  在中国革命处于胜利前夜的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有的人战争年代没有被敌人的枪弹打倒,在和平环境中却有可能被“糖衣炮弹”击中,于是他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高瞻远瞩,集中回答了共产党人如何正确对待胜利和执政考验,如何防骄戒奢,如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历史性课题,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做到“两个务必”的强大动力,来自于实践党的宗旨的高度自觉。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有一个深刻的总结:“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而现在有的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心中淡忘了党的宗旨,忘记了我们党的这个好传统。在有的单位,领导干部住房、用车和机关办公楼不断地“升级换代”,而对群众的疾苦却视而不见。这种情况不改变,怎么能不脱离群众?

  做到“两个务必”,就要甘于过一种节俭朴素的生活。雷锋讲:“工作上要向水平最高的同志看齐,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而现在有些干部之所以走上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歧途,恰恰在于把看齐的对象弄颠倒了。比如江西巨贪胡长清之流,尽管党和人民给了他们很高的地位和待遇,可是,他们拿自己的生活与眼前的“大款”“大腕”比,觉得这些人花钱如流水,整天出入于宾馆酒楼,有“二奶”“小蜜”陪伴,相比之下,心理就不平衡了。这是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诱因。周恩来总理曾语重心长地对领导干部讲:“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都应该居之不安。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

  做到“两个务必”,必须防微杜渐。有些同志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生活方式多样化了,吃点喝点,玩点拿点,都不是什么事。而实际上,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正是由收一条烟、吃一次饭、到一次不健康的场所开始的,由涉足其中到流连忘返,由初尝滋味而智塞神迷,最后不能自拔,难以救药。“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因此,做到艰苦奋斗、“两个务必”,必须懂得事物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自觉地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阅读书目: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节选)

  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胡锦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思考题:

  1. 在新的条件下为什么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2. 怎样落实“两个务必”的要求?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