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鲁迅对待“国防文学”之立场方法的启示

2012-7-25 21: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916| 评论: 0

摘要: 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在对待“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中,充分体现了鲁迅的这种立场方法。1936年,鲁迅先生以“他的政治的远见 ...

新的口号没有对“国防文学”提出批评,并认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统一了一切社会纠纷底主题”,“是统一了那些主题,并不是解消了那些题”,并不否定“国防文学”的口号[10]。但“国防文学”派认为“他抹杀了目前弥漫全国的救亡统一战线的铁的事实”,“在理论家胡风先生, 如果不是一种有意的抹杀, 就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基本认识的错误”[11],是“故意标新立异,要混淆大众的视听,分化整个新文艺运动的路线”。论争浮出水面,并带有宗派和意气的因素。直到90年代初, 作为当时“国防文学”派核心的夏衍仍认为:“当时‘国防文学’这口号早已存在,已经叫开了,又为各方面所接受,而且那时正讲统一战线,一致抗日,怎么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口号呢? 真是标新立异,不利于统一战线。”[12]

二、鲁迅对于“国防文学”的辨证立场

在左翼文艺界领导层提出“国防文学”口号并引起争论的时候, 鲁迅一直冷静观察, 并没有主动介入,但在在私人交往中,表达出他对“国防文学”的意见。

4月底,冯雪峰奉命回到上海后,鲁迅将自己对“国防文学”的看法告诉了冯:“‘国防文学’不过是一块讨好敌人的招牌罢了,真正抗日救国的作品是不会有的”,并说:“还提出‘汉奸文学’,这是用来对付不同派的人的,如对付我。你等着看吧”。[13]

据茅盾回忆,“国防文学”提出后,鲁迅的反应是:“‘国防文学’这个口号,我们可以用,敌人也可以用。至于周扬他们的口号内容实质到底是什么,我还要看看他们的口号下卖的是什么货色。后来夏衍的《赛金花》发表了,有人写文章把它树为‘国防文学’的标本,鲁迅见了哈哈大笑道,原来他们的‘国防文学’是这样的。鲁迅对‘国防文学’口号的批评,着眼在它的阶级界限模糊,这是与他坚持‘左联’不能解散,无产阶级领导权不能放松的思想一脉相承的。”[14]

“为了补救‘国防文学’这名词本身的在文学思想的意义上的不明了性,以及纠正一 些注进‘国防文学’这名词里去的不正确的 意见”[15],纠正“国防文学”宣传不谈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错误倾向,鲁迅发表了《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对“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性质、与“国防文学”的关系、无产阶级领导权等作了明确解释。“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发展,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现在时候的真实的更广大的内容。”它是现阶段无产阶级文学的一个总口号,而“国防文学”可以作为总口号之下随时应变的具体口号。“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正如无产革命文学的口号一样,大概是一个总的口号罢。在总口号之下,再提些随时应变的具体的口号,例如‘国防文学’‘救亡文学’‘抗日文艺’”。鲁迅旗帜鲜明地指出:“决非革命文学要放弃它的阶级的领导的责任,而是将它的责任更加重,更放大,重到和大到要使全民族,不分阶级和党派,一致去对外。这个民族的立场,才真是阶级的立杨。”批驳了托派诬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是“放弃阶级立场”,指出了“战友”在对待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迷失了方向。“托洛斯基的中国的徒孙们,似乎胡涂到连这一点都不懂的”;批评了“有些我的战友,竟也有在作相反的‘美梦’者,我想,也是极胡涂的昏虫。”[16]

鲁迅也认为,“‘国防文学’是我们目前文学运动的具体口号之一,为的是“国防文学”这口号,颇通俗,已经有很多人听惯,它能扩大我们政治的和文学的影响,加之它可以解释为作家在国防旗帜下联合,为广义的爱国主义的文学的缘故。因此,它即使曾被不正确的解释,它本身含义上有缺陷,它仍应当存在,因为存在对于抗日运动有利益。我以为这两个口号的并存”。[17]

鲁迅的态度贯穿这辩证法精神,是顾全大局的、公正的,是讲原则的。顾全大局、公正表现在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鲁迅提出“对于抗日运动有利益。我以为这两个口号的并存”,不斤斤于“国防文学”派那样以为“‘国防文学’提出在先”,“以各种的限制加到‘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上”。[18]讲原则表现在坚持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传统和发展,“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发展,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现在时候的真实的更广大的内容。”鲁迅在这里坚持了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在坚持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展逻辑的基础上,阐述其具体的“在现在时候的的更广大的内容”——“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所以鲁迅说:“‘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名词,在本身上,比‘国防文学’这名词,意义更明确,更深刻,更有内容”。[19]因为它有一种深刻的历史感。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既突出了民族救亡的时代主题, 又坚持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原则,这正是鲁迅的“政治的远见”,“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20]。“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上承新五四新文化运动革命传统,下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形成。“五·四以来,形成了新文学底主流的是现实主义的文学,反映了人民大众底生活真实,叫出了人民大众底生活欲求的文学。然而,在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大家底头上,贯串着一切枷锁的最大的枷锁是帝国主义,它底力量伸进了一切的生活领野,在人民大众礼貌散播毒菌,吸收血液。所以新文学底开始就是被民族解放底热潮所推动,人民大众反帝要求是一直流贯在新文学底主题里面。”[21]不但如此,“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也是指向作家这个“人民大众的”,是面向各个阶层的作家提出的,指出了各阶层作家前进的方向,它“主要是对前进的一向称左翼的作家们提倡的,希望这些作家们努力向前进”;“是为了推动一向囿于普洛革命文学的左翼作家 们跑到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前线上去”;“也可以对一般或各派作家提倡的,希望的,希望他们也来努力向前进”。[22]毛泽东在延安研究新民主主义文化时,多次提及了“两个口号”的论争,特别是对“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非常重视,他在阅读《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时,在鲁迅阐释的文字旁全划了圈,表示出非常重视。在1939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新文化用下面四大口号为好:民族化(包括旧形式)、民主化(包括统一战线)、科学化(包括各种科学)、大众化(鲁迅提出的口号,我们需要的)。[23]在论述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毛泽东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2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