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德育-学科教学成功的根基,学科-德育工作实施的平台

2011-4-28 05: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09| 评论: 0

摘要: 德育——学科教学成功的根基 学科——德育工作实施的平台 马鞍山市第八中学 纪道兵 【内容提要】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于各门学科教学过程,学科教学的本质意义在于通过各类知识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
 德育——学科教学成功的根基

                   学科——德育工作实施的平台

            

              马鞍山市第八中学 纪道兵

 

【内容提要】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于各门学科教学过程,学科教学的本质意义在于通过各类知识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而德育工作的主动融入,将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达到培养和丰富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观的教育根本目的。学科教师应该具备崭新的德育观,同时,作为传统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班会也值得学校和各级管理机构的重新审视。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approach of carrying out mor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lies in the course of each subject’s teaching, which, by means of various kinds of knowledge,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developing students’ abilities of thinking. When moral education works actively, it will help students build up healthy and positive morality and world outlooks so as to achieve the basic aim of education --- to bring up students with noble moral character and proper ideology. Meanwhile, teachers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new methodology on moral education; and as one of the major approaches of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class meeting should also be highlighted by schools and the administration in all levels.

【关键词】

          德育途径 学科教学 德育观与德育能力 传统班会反思

【正文】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德育工作越来越多地被看作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而不是全体教师的主要职责,显然,这是一种认识上的严重偏差。学校德育工作究竟该如何定位呢?

 

一、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

 

1.      德育发展基本沿革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观念是行动之父,知识意味着真正的力量。知识和行为之间,道德和理智之间不应分裂开来。德育主要是形成儿童正确的道德观念,建立道德观念的统觉群。 德育的任务侧重于道德观念的培养。他是所谓主智说的代表人物。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德育应以民主社会的理想为出发点。他说:“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的,也没有什么教育目的。他主张通过学校的典型的社会生活培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道德习惯。德育任务侧重于训练行为习惯,故属于主行说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也有一些好的传统,具有合理的因素。如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的统一,进德同修业的统一;在德育实施上重视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因材施教、尚志、履行躬践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自古以来德育工作就从来没有与其他学科教学分离过,教师历来就担负着德育的重任,并由此而被尊称为“圣贤之师”,德育工作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格。

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之后,中国共产党十分强调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它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是主人翁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是组织纪律观念,是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当前“五爱教育”(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这也就是中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2.      对德育基本内涵的认识

简要地说,德育就是塑造人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教育工作。政治思想侧重服从于社会要求和需要,道德情操侧重服务于人的个体成长中基本做人需求。思想与道德属于意识范畴,它们对于任何个体的人而言都需要长期的培育才会逐渐形成。对于个人成长早期阶段来说,道德情操的培育应更先于政治思想的培育,因为道德情操相对政治思想而言,阶级社会的烙印更少,更符合青少年成长早期“做人”的个体需求,而政治思想集中体现了阶级社会的要求,符合个人成为社会人的需求。当然,道德情操与政治思想绝不是互无关联的两个概念,只是对两者的养成期略有侧重而已,个体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正确政治思想的最佳“底色”,对于政治思想具有最佳的附着力和亲和力,有利于政治思想的扎根。

 

3.      德育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存在形式

1)德育工作是塑造人品质的艰巨工程,具有长期性,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必然植根于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而不能指望采用突击的形式来达到教育目的。无论“主智说”还是“主行说”德育观,它们的着力点都在于日常的学校教育教学行为。

德育的日常生活化特点,决定了实施德育的方式应该如春风化雨般隐含于各门学科当中,依托各门学科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等具体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感认知体系。

2)德育包含的道德情操和政治思想内容特点,也决定了它的施教方式,即身教言教并重。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受教育者当作成长过程中的“人”看待,以尊严激发培育人的尊严感,以爱心激发培育人的爱心,以教育者自身的生存方式、思考方式来影响、熏陶受教育者的生存方式和思考方式;同时也要充分运用语言教育途径,深入浅出地加以巧妙点拨,为受教育者指点迷津等,即身教言教并重。很多教育工作者过于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其实不然,教育工作者出色的言教艺术对受教育者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非常巨大。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不是成年人,他们还没有充足的社会生活经历和经验,对具体行为背后隐藏的道德属性还缺乏充分认知能力。仅仅将德育工作效果寄托在受教育者多年以后悟道式的反思来领悟教师如禅者般的德育行为,肯定会枉费许多重要的初中时代的德育良机。

 

二、           对学科教学本质意义的认识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感受和认识:小学、中学、高中乃至大学所学的具体学科知识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并不特别至关重要,学生时代学习掌握的原有知识在成年后迟早都会被不同程度地遗忘,而对学生人生成长、成才和发展产生长期、积极影响的因素更多表现在优秀教师的崇高品德影响力。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进行学校学科教育教学呢?

只要稍微思考一下这种现象,我们就不难发现其背后隐藏的事实,对学生终身发展而言,学科教学的作用主要是:

1、通过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培养各种学习能力的过程,形成学生积极的人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终为学生生存、学习和发展这一根本目的服务。

这也就给我们以提示,为什么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复杂?越多学科知识的教学,往往就意味着对学生进行越多思维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将学生当作成长中的平等的“人”看待的前提下,教育工作者就需要以更高的思想品德水准引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想的发展。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情感与理想的贯穿,学生就不会是完整的人,尤其是在现行机制下,他们往往沦落为应试机器人和学校教育的失败者。

 

三、           德育对学科教师的要求

 

1.      充分认识德育对学科教学的辅助支撑作用,摆正学科教学的位置。

学科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科教学是各种知识传授和学生各种思维的训练提升过程,而这仅仅是学生成长过程所需要的一部分,但决不是最重要核心部分;核心部分是如何成长为一名身心健康、心地善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正常的社会人,思想品德是唯一的核心,是赋予所有学科知识教学过程的活化的、生命性的灵魂。

学科教师不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这一至关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必将在自己所执教学科闭门造车、妄自尊大,他们大多会以教师自我发展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而无视学生完整发展的需求和社会要求,这种根本上错误的教育观必将在客观上使自己的学科教学陷于被动状态,难以真正以自身人格魅力感动、进而塑造学生的心灵,而使学生自然而然成为了考试机器。

部分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没有如此清醒的认识,仅仅凭借下意识、不自觉的德育行为,虽然给他们的教学也带来了积极的帮助,但往往总感觉自己的教学工作事倍功半,总是与学生有一种隔膜,难以达到师生情感水乳交融、师生双方共同发展的理想境界。有很多教师总是将学生当作他们取得学科教学成绩的工具,而没有领悟教育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在服务学生成长过程中,逐步达到自我精神、思想、品格和学识的完善佳境。

比如,很多教师都有一种同感:自己费尽心血教导的所谓好学生,毕业后往往与自己视同陌路,而当年并没有倾注心血、或许只是给予了一点严格教导的所谓后进生,毕业多年后对自己还抱有很大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等。再比如,目前普遍得到承认的前8—15名现象,即仅仅是学习优异的前几名踏上社会后能够真正成才的很少,能够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更少,而中上等位置的学生中往往能够成才的很多。除却8-15名外,中下等位置的学生能够有正常心理适应社会生活的也很多,真正会有许多心理问题的多数是前几名的骄子和后几名的学校教育失败者。

抛除各种影响因素不说,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整个社会的结构是呈金字塔形状的,并不需要过多的塔尖式人物,很多教育工作者却热衷于培养塔尖人物,厌倦塔基人物的培育,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典型的功利化行为。而缺乏德育做强大支撑的各门学科教学,也最终因为陈旧知识传授的局限,使学生在最无核心价值的陈旧知识学通之后,自然对只知道这些破烂的教育者产生鄙视心理。即便短时间内还有一些崇拜者,但时间会让这样的教育者光环褪尽。很多已经有过类似心理体验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要认真反省自己的学科教学功利化倾向和行为,将德育作为我们所教学科的第一核心价值内容,精心组织,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人格魅力如陈年佳酿而历久弥珍,我们内心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才会真正后继有人、衣钵相传。

 

2.      充分认识学科教学对德育的贯彻实施作用,掌握德育方法,提高德育修养。

学科教师在充分认识到德育是学科教学背后隐形的主要支撑,就会明白“身教重于言教”(超越学科教学范畴的大教育境界)的内涵,也才可能会注重提升自身的精神品味,并逐步完善自己教育教学理念,再回到提升施教技能的基本操作面,让自己具备通过学科教学达到德育根本目的的能力,最终使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水乳交融、融为一体,使教师达到学科教育教学专家的专业发展高端境地。

也就是说,学科教学在不同阶段对德育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离开各个具体学科的教学帮助,德育往往被架空。而缺乏各学科形成的人文气息的德育工作,也注定很难真正深入学生心灵。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重要平台,并不意味着在学科教学中多提德育就可以了,实际上,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讲究技巧的特殊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德育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提高自身德育修养才有可能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从实施角度来看,学科教师进行德育工作,需要教师掌握德育基本方法,比较全面领会本学科教学,尽早占领学科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制高点,在日常教学中细致安排,巧妙结合学科教学环节的实施来实施德育,才会达到寓德于教的理想境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达到高境界的教育者观看世界的态度与佛无异。悲天悯人的慈悲胸怀,使他们总是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因而处处能够发现“超度众生”的机缘,即发现实施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口。

韩国有则故事说,相国黄喜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见到农夫正驾两头牛在耕地,就问农夫喜欢哪一头?农夫没有立即作答,等到耕牛到地头休息吃草时,农夫来到黄喜身边附耳细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奇怪地问,你干么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那头不好,它能够从我的眼神、手势和声音里分辨出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下面我再以初中外语教学中实施德育两例来对德育技法作简要说明。

1)朗读教学中的心理品质教育

初中一年级学生由于外语学习基础的不同,在学习时表现的差异非常大。我在教学中区别对待,坚持正面鼓励,采用低起点出发、多活动展示、多评价引导等教学原则,以语音、单词、句子和篇章为单位要求学生首先大声朗读,并通过课堂内外两种途径、定期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敢于开口响亮地说英语的勇气,再进而以不同标准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响亮、准确、流畅和个人风格为阶梯状评价维度正面引导,使学生在短短两个月就逐渐形成良好的朗读英语的习惯,并使学生个人心理品质(表现在勇敢、自信、竞争意识、投入性、热爱学习理念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并在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始终将朗读教学作为持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的着落点,使学生在本学科学习过程中拥有一个相对平稳的心理品质成长平台。

2)翻译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翻译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将汉语准确翻译成地道的、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还要求学生能够将英语翻译成地道而又具备汉语文学文采的汉语。汉语语言的精妙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祖国语言文化功力进行转译才能让学生领会的,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将英语直译过来的原始状态的、汉字组成的句子进行文学加工才能体会的。因为不断比照精美的汉语的缘故,我们能让英语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变成母语学习体会的过程,也才能自然地在语言对比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进一步认识祖国的灿烂文化,增强热爱自己伟大祖国的情感。

 

四、           对学校德育工作“传统意义上的主渠道(班会)”的反思

 

德育工作可以隐形存在各个学科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这并不就意味着德育就不能独立实施,事实上,德育工作也可以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独立形式之一就是主题班会教育。目前现状是大多数班主任教师在组织班会课教学时,由于生硬与枯燥的说教而很难达到德育教育教学目的。而通过比较我们清楚地发现,各种学科教师在组织本学科课堂教学时,往往将每一步教学环节都做了精心预设和安排,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而班主任却很少有以执教学科教学的严谨态度组织班会教学,实际现状是,班主任普遍没有最低限度的备课准备,这决定了班会课效率长期极差的后果。而令我们感到最可怕又不可思议的是,学校领导几乎没有或者很少追究班主任的无效班会课责任,因为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大多忽视了这一点。

认真思考这一现象,我们会发现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班会没有相对成体系的参考教材,班主任培训也很少有系统性,在德育工作上国家投入太少,从上至下德育落脚点基本停留在大而空的方向说教上,缺乏小而实的实际案例专项研究和指导分析等,德育工作虽然被提得很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总之,初中阶段20年的德育工作经历使我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应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落实在人的基本情感品质的引导培养工作中。这需要学校所有教师全员参与,更需要所有教师坚持实事求是的教育工作方针,从情感培养起步,循序渐进,为最终实现培育好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的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统觉群概念:源自德国哲学家、教育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理论,他认为意识中包括多个彼此相关的观念,新观念进入意识必先经过意识阈,之后进入众多观念的组合体,成为其中一部分,赫尔巴特称这一对新观念理解的过程为统觉(Apperception),众多观念的组合体为统觉群(Apperception Mass),指由很多已理解的观念所组成的综合性意识,即当时的经验与知识。在人脑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统觉团即人的意识。

.百度搜索引擎:德育教育词条

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191093.htm

百度搜索引擎:德育词条

   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405928.htm

. 韩国故事:----《德育报》966期第三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