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渐行渐远的年俗 新年中妇女们的活动

2013-2-11 17:27| 发布者: 中国兵网| 查看: 653| 评论: 0

摘要:   编辑:兵网 作者:薛理勇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古代以立春作为春天开始的第一天,所以春节是指立春。而中国历法把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与正月初一作为交替期,所以正月初一就进入新年。到了后来, ...


叁 迎紫姑

  “阴阳”贯穿中国思想史之始终,日为阳,称太阳,月为阴,称太阴;男为阳,女为阴,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是“阴”的节日,许多风俗活动就是女人的活动,在女人中进行。据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讲:“紫姑,姓何名媚,字丽娘。莱阳人。寿阳李景之妾。”大老婆欺侮她,就叫她干打扫厕所、猪圈之类的活。一年正月十五,当大家正在闹元宵时,紫姑冤屈而死在厕所里,她就成为中国的厕所女神,每年正月十五妇女们就要祭祀紫姑,祈祷紫姑赐予女人们幸福。一千多年来,祭紫姑一直被叫作“迎紫姑”,形式大同小异,就是取一只竹编的家用簸箕,将其覆过来后盖上一红布,在簸箕下垂一线,线下吊一针;再备一只稍大的方木盘,均匀平铺一层干面粉。参加迎紫姑的妇女恭敬地将簸箕请到供桌上或门后柱间,由两妇女各用一食指轻托起簸箕,由于簸箕只有两个支点,必须不停移动手指才能使簸箕搁在手指上而不致于掉下来,颤动的簸箕带动下垂的线和针,在木盘的面粉上画出不规则的图案,人们认为这图案就是紫姑给人们的兆象或启示。大概正是这些不规则,不能识别的图案,才给人们解释兆象和启示以更多的随意性。紫姑在上海地区多叫作“扛三姑娘”或“三姑娘”,在活动之前,祈祷者必须先礼拜“三姑娘”,然后逐次呼喊“三姑娘,来了弗。”当呼喊者感到身上有轻微的重压感时,说明“三姑娘”已附身,托箕者才能将簸箕托起。实际上同类的风俗各国均有之,只是人们祈祷幸福的一种方法而已。如今,这种活动在上海南汇海边,以及江浙的农村中依然流行。

  

肆 走三桥

  明谢肇淛《五杂俎》中记:“齐鲁人多以正月十六夜游寺观,谓之‘走百病’。”清徐釚《词苑丛谈》:“京师旧俗,妇女多以元宵夜出游,摸正阳门钉以祓除不祥,名‘走百病’。”正月十五子夜一过就是十六,正月十五深更半夜,古人深信,妇女们通过这样的方式祛除疾病。江南多河流,城镇多古桥,所以江南的“走百病”活动不是“夜游寺观”或“摸正阳门钉”,而是从多座桥上走过,称之“走三桥”,在古代汉语中,数字作实数使用时“三”就是“3”,而当虚数使用时,“一”表示单,“二”表示多,“三”表示很多,所以“走三桥”可以是过三座桥,也可指走许多桥。

  明人《走三桥》诗:

  细娘吩咐后庭鸡,不到天明莫浪啼。走遍三桥灯已落,却嫌罗袜污春泥。

  从凌晨走到清晨,此“走三桥”可能是走了许多桥。清人顾禄《清嘉录》是记录苏州风俗的著作,说:“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必历三桥”可理解为——必须走过三座以上的桥。上海“走三桥”风俗颇盛行。上海城墙周9里,城里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但城里就有肇嘉浜、方浜、侯家浜、薛家浜等许多河流,有大小桥梁数十座,大概在200米内会有一座桥,所以多走几座桥不成问题,不过,人们大多选择东门外方浜上的学士桥(由陆深捐建,又称“陆家石桥”,陆深是大学士,又称“学士桥”)、长生桥和如意桥,这“三桥”就象征升官、长寿、幸福,犹如中国人顶欢喜的“福禄寿”三星高照。“走三桥”是江南元宵普遍的风俗,各地所走之桥也因地制宜,秦锡田《周浦塘棹歌》:

  元宵例合走三桥,环洞新桥只二条。吾愿苏家桥改建,三桥走遍路迢迢。

  词中“环洞”即“度民桥”,“新桥”即“裕民桥”,均为今浦东新区周浦镇之桥,现已消失,当时大概苏家桥损坏不能通行,所以作者才有此呼声。“走百病”和“走三桥”名义上是“祓除百病”,但更像节日健身和旅游活动。

  如今,上海人在小孩满月时抱小孩过三座桥,或坐汽车越过黄浦江上的三座大桥,这是不是古时“走百病”或“走三桥”之遗风呢,我想也许是吧。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