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高科技人才方阵崛起的背后

2013-3-4 12:33| 发布者: 中国兵网| 查看: 454| 评论: 0

摘要: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上,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汪刘应副教授被授予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这是继刘光斌、胡昌华和刘代志等人之后,该校第10次荣膺这个奖项。   一所培养导弹军官的院校 ...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上,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汪刘应副教授被授予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这是继刘光斌、胡昌华和刘代志等人之后,该校第10次荣膺这个奖项。

  一所培养导弹军官的院校,为何能频频荣获此项大奖。

  1   几年前,读完博士的王煊军,进入该校博士后流动站学习工作,刚报到时心里打鼓,担心自己没有科研平台施展“拳脚”。他没想到的领导都给他想到了,最好的房子、最好的实验器材随他挑。

  在该校最气派的实验楼,记者见到高标准建设的2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军队重点建设实验室,以及数十个专业实验室。在各类精密的大型仪器前,不少科研人员正忙碌地工作着。

  “我们不能让科研人员在与别人的竞争中输在‘起跑线’上。”该校校长王耀鹏说,因为认识到了这点,大学先后部署启动了一系列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其中包括引进大型科学仪器装备、加强实验室基地建设和构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邀请国内56名知名专家,对近20个学科专业进行全面系统评估,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思路,确定5个重点学科进行完善,并辐射带动其他学科建设,现在已有11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法学、理学、军事学和管理学等协调发展的二炮部队特色学科体系。

  如今,该校国家级液压检测中心、推进剂分析中心、高压气瓶检测中心等26个研究机构,都有相对稳定的人员、场地、设备和经费来源。

  2   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立足之地。几年前,该校一个科研团队几经努力,取得一项科研成果,没想到推广到部队不到一年,就被其他成果所替代。

  这件事也警醒了该校每名科研人员:当前武器装备建设日新月异,不创新就会陷入“了解部队滞后、跟踪装备滞后、研究成果滞后”的尴尬境地。

  如何帮助科研人员将创新的“触角”伸得更长?该校首个“求是奖”获得者王仕成教授说,自主创新不仅需要科研人员努力,院校也必须把科研创新当成一个生态体系来建设。

  该校打造“思学大讲堂”,定期邀请著名专家教授、基层部队旅团长来校讲学,讲授前沿知识,传递一线信息,激发创新思维。近5年来,他们先后邀请36名院士、数十名导弹专家来校,营造出浓厚的创新氛围。

  一项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该校有近100项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还有20余项科学研究填补了国内军内空白。

  3   科研活动如果不能提高生产力,就失去了生存意义。而在以前,该校也因为这个问题走了“弯路”。

  随着科技发展,该校每年申报课题项目以15%左右攀升,催生了更多的科研成果。可是,不少成果却没能“谈婚论嫁”,甚至有一些科研成果,刚通过专家评审,就待在“闺中”。

  为此,该校出台一条“硬杠杠”:课题实行谁立项谁转化的制度,每个课题负责人就是成果转化负责人,成果得不到转化,就不能报奖。

  他们还把成果转化率与每名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立功受奖、进退去留挂钩,促进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精确可靠的科研成果得到转化。

  “硬杠杠”带来新气象。以前,该校安排科研人员外出学习,是件难事。现在反过来了,许多科研人员主动提出申请,甚至利用假期到部队调研。

  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近两年,该校不断加大选送科研人员参加实弹发射、部队代职和武器型号跟踪等活动的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参与新装备立项论证、作战使用、重大实验和技术保障等工作,收集了近万份资料数据,找到了多个研究方向。

  该校训练部部长刘光斌教授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他每年抽出专门时间到部队调研,与多个导弹旅团建立热线联系,及时了解部队需求,领衔研发的数个成果及时得到转化应用,成为该校第三个“求是奖”获得者。

  如今,该校先后有2000多项科研成果走进课堂和演兵场,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引擎”。

  相关链接

  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简称“求是奖”),包括实用工程奖和成果转化奖两项,是由周光召院士和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查济民先生共同提议,并由中国科协于1998年设立的。实用工程奖主要奖励在航天、信息、生物医疗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员,每年奖励15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