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中国伊斯兰教

2013-11-2 10:4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654| 评论: 0

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伊斯兰教曾被称作“大食法”、“天方教”、“清净教”、“清真教”、“回教”等。至今,港、澳、台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仍然将其称为“回教”。1956年6月2日,国务院为尊重各族穆斯林的宗教感情 ...

  在中国历史上,伊斯兰教曾被称作“大食法”、“天方教”、“清净教”、“清真教”、“回教”等。至今,港、澳、台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仍然将其称为“回教”。1956年6月2日,国务院为尊重各族穆斯林的宗教感情,专门发布了《关于伊斯兰教名称的通知》,从此,中国大陆普遍接受和使用“伊斯兰教”这一名称。

  中国的穆斯林民族

  在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此外,在蒙古族、藏族、傣族、白族等民族中也有一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但其数量极少。截至目前,我国穆斯林的总人口约2,1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64%,中国各族穆斯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各族穆斯林将伊斯兰教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伊斯兰教文化体系。同样,中国伊斯兰教是世界伊斯兰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之间有着古老而悠久的传统友谊。早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汉代张骞通使西域,就打开了中西交通的商道。在中西友好交往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西北地区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东南沿海地区的“香料之路”,丝路花雨霏霏,香路芬芳漫漫,不断交流着中国与阿拉伯的古老文明,而伊斯兰教入华就是这种友好交流的结晶。

  内地与新疆的伊斯兰教

  中国伊斯兰教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系统:内地伊斯兰教系统和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系统。

  内地伊斯兰教的最早传入时间,大致在中国唐朝的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这是以永徽二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遣使来华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伴随着元朝的建立,来自阿拉伯、中亚、波斯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遍及全中国,伊斯兰教遂在华获得大规模传播与发展。元末至明中叶以前,由于伊斯兰教的不断发展,在中国内地逐渐形成一个以其为纽带的新民族——回回民族。甘肃、青海等地的东乡、撒拉、保安等族的先民,基本上也是元代从中亚地区迁徒而来的穆斯林,或是元代归信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与回族先民的情况近似。

  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传入时间,是在公元10世纪末及11世纪初喀喇汗王朝时期。它首先由喀喇汗王朝入喀什噶尔,继而入叶尔羌、和阗。从公元12世纪到公元13世纪初,伊斯兰教逐渐从喀什、和阗地区向阿克苏、库车等地发展,从吉木萨尔到喀什噶尔的大片土地,已成为伊斯兰教区域。公元13、14世纪,乌鲁木齐、吐鲁番、喀喇火州及附近的一些地方,穆斯林已同景教徒杂居。公元15世纪初,火州王子归信伊斯兰教。公元15世纪30年代,统治哈密的蒙古族王改信伊斯兰教。公元15世纪后期,吐鲁番王室归信伊斯兰教。公元16世纪初,哈密统治者归信伊斯兰教。据史书记载,明代,新疆天山南北各城皆有伊斯兰教流传。清初,南疆已尽为穆斯林的天下,时名之为“回部”;北疆虽也有不少穆斯林,但主要为准噶尔部所统治,时称“准部”。公元18世纪,乾隆平定准部,设郡县,屯戌兵,移回部于北路,于是伊斯兰教的势力在新疆北部得到发展和巩固。从公元10世纪末到公元18世纪,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和发展,大约经历了七八百年的时间,终于被维吾尔等民族的广大群众所接受。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特点

  第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海路,一条是陆路。唐、宋时期的早期传入,以海路为主;元代的大规模传入及新疆地区的传入,则基本上通过陆路。

  第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和平方式为主。这种和平方式主要表现在:1.将伊斯兰教带入中国的,主要是唐、宋时期的穆斯林商人和元代东来的穆斯林移民。数以万计的穆斯林在中国的永久定居和世代繁衍,促成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繁盛。2.伊斯兰教的强大同化力,使大量蒙古人、唐兀人、汉人及新疆回纥(维吾尔)等族人的后裔改变宗教信仰,促成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伊斯兰教是逐渐传入中国的。新疆地区从10世纪至18世纪,内地从7世纪至14世纪,都经历了大约七八百年的漫长岁月,其传播速度相当缓慢。只是在蒙古贵族西征和东来建立元王朝以后,伊斯兰教在中国才有了一个较大规模的传入和普遍、迅速的发展。这缓慢的传播速度,与那些由于军事上被征服而纷纷皈依伊斯兰教的国家,是明显不同的。

  中国的清真寺

  清真寺不仅是中国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也是他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事实上,每个清真寺都将周围的穆斯林自然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地区性的宗教和民政组织单位,这就是所谓的教坊。在中国,有一座清真寺,就有一个教坊。清真寺在历史上的职能是多方面的。

  中国清真寺建筑可分为两大体系:一类是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传统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和型制,如陕西西安化觉寺、北京东四清真寺和牛街礼拜寺、杭州凤凰寺、扬州仙鹤寺、上海松江寺、济南清真南大寺等;另一类为仿阿拉伯建筑,主要表现为阿拉伯和中亚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这后一类清真寺又可以分为三种:1.中国早期清真古寺,如广州怀圣寺光塔、泉州清净寺等;2.当代新建清真寺,如宁夏银川南关清真大寺等;3.新疆地区维吾尔等民族清真寺,如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吐鲁番清真寺及苏公塔等。此外,在西北和新疆地区,还有一些道堂和陵墓(麻札)建筑,其中也有清真寺。无论哪一类建筑的清真寺,都是中国与阿拉伯各国之间长期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目前,中国共有清真寺35000余座,遍布全国各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清真寺的建筑从形式到装饰材料、卫生设施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为各族穆斯林的宗教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中国的伊斯兰教教派

  中国穆斯林绝大多数属伊斯兰教的正统派——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都是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佑之)的合法继承人,尊称他们是“四大配贤”。在教律教法方面,他们都遵行大伊玛目艾布·哈尼法的“买孜亥布”(教法),同时对正统派的另外三位伊玛目,即马立克、沙斐仪、伊本·罕百勒,也给予相当的尊重。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即在中国逊尼派的内部,又存在两类不同的教派:一类是重视教乘宗教功修,不搞道乘宗教功修的教派,包括格底木、伊合瓦尼、西道堂以及新疆维吾尔等民族的逊尼派、圣训派(亦称传统派)等;另一类是注重道乘修持的苏菲主义修道派,如西北地区回、东乡、撒拉、保安族的哲赫林耶、嘎迪林耶、虎非耶、库布林耶等四大门宦教派,新疆地区的哲赫林耶、嘎迪林耶、虎非耶、切司提耶、库布林耶、苏合瓦日迪耶、买吾里威耶、乃合西板底耶(伊玛目兰巴尼派)、伊斯拉米耶等门宦、伊禅教派。在这些大的教派下面,往往又有一些较大的支派,支派下又陆续分化出许多小的分支派别。

  中国穆斯林也有什叶派,但其数目极少,而且都在新疆地区:喀什地区的塔吉克族及莎车县一小部分维吾尔族有什叶派穆斯林。其中,塔吉克族穆斯林属什叶派中的伊斯玛仪派,莎车维吾尔族什叶派穆斯林属十二伊玛目派。


1234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