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申论写作材料变化趋势探究——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为例

2013-12-4 14:03| 发布者: 军嫂| 查看: 1418| 评论: 0

摘要:  申论考试,是一种具有模拟公务员职务性质的能力考试,注重对分析、判断、概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测试。纵观历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考试试卷(以下简称“申论试卷”),其给定材料经历了 ...


  (二)结构形式不完整型材料。这种结构类型的材料,在表现形式上不是按着材料片断内容的先后顺序排列下来,而是由一系列“信息片断”,或文字、数据、图表等经过初步加工的“半成品”材料组合而成。材料片断之间在结构上相对独立,各段头绪不清楚,排列组合顺序未必有条理,反映的问题不清晰,但某些段落之间却隐含着一定的逻辑关系,看似“形散”而“神不散”。其特点:一是篇幅扩大。以2003年为例,从字数到信息量,呈倍数增加,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二是内容繁杂。社会性、现实性问题,热点、焦点问题,突出、特殊问题等等都有所表现。三是知识丰富。常识性、基础性、职务性等等综合知识。这些都使材料的背景意义无形中被扩大、加深,使材料的信息意义也超越了本身字数的限制,因此需要考生在阅读同时完成对材料的进一步梳理与完善。

  2001年申论试卷首次使用“结构形式不完整型”材料,内容是关于“PPA引起的全球风波”。一共11段材料片断约1500字,内容涉及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市民、药品生产商、经销商、新闻媒体、专家等多方面对“PPA”事件的不同反应和评价。11段材料内容“各自为政”,相对独立,而且每个材料片断中都包含着多层含义。如材料片断第2段就表达了在美国三个不同公司对“PPA”的三种不同态度。“PPA”就像一颗被扔进河里的石子,在它的“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层层波纹。这种如同“辐射”状的材料结构形式,无疑加重了人们阅读理解及提取信息要义的难度,但是却为申论考试的发展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尤其是在材料的选择与变化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也让人们真正感觉到了申论考试形式的变化空间及潜力是巨大的。2001年试卷突破性地为2002年申论试卷在材料的设计方面取得成功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2002年试卷选择的材料是“关于网络发展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材料涉及的范围有广告问题、扰民问题、网络犯罪问题、网络普及问题、网络保密问题、法律建设问题、网络办公问题、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问题等等。在结构形式上基本保持了2001年试卷的框架形式,看上去似乎较之以前容易,形式上更规范、更简单了,在文字表述和说明上措词更加准确、严谨,但实质上却暗藏着一定的难度。可以说,2002年试卷的材料在结构形式上表现得更加具有规范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申论材料形式的变化,也促使着题型、题量和结构的改进,这不仅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成为今后申论考试的改革方向。

  2003年试卷突破了2001年、2002年的材料结构模式,完成了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材料革命”。2003年申论试卷比较全面地体现出国家公务员职务考试的基本特征,也凸现出公务员考试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材料的构成形式为申论试卷的研发与创新开辟建构了新的视野与平台,为申论试卷的规范化、专业化及向国际标准化*近做出了突破性的尝试,充分体现了信息社会的时代要求、发展要求和选拔人才的要求。

  2003年材料变化的特点:

  首先,材料结构清晰。2003年试卷的结构形式选择了AB两条线索,通过数字、图表说明和文字叙述描写,把“安全生产问题”存在的有形空间展现给应试者,清晰明了。材料A采用“数字”和“图表”两种表达方式,用数字概括说明伤亡事故的严重程度,用图表总括各类事故涉及范围的程度,这种表现形式在视觉上给人感觉“好看”,但也给阅读与理解设置了障碍——未必会一眼就能“看懂”,因为这种阅读的内容及阅读的思维方式都不属于人们日常习惯性的阅读,但是作为国家公务员,这种阅读能力是职业的必需。这种材料形式的变化无形中提醒人们,申论材料的形式不仅限于文字说明,形式多种多样。材料B运用对信息“伤亡事故新闻”要素的剪辑,8则新闻材料表达了三个方面内容,第1—6则是“伤亡事故”叙述,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结果相对独立完整,类似于“内容相对完整型”材料;第7则用公文“通报”的形式集中说明“安全生产事故”,并以“标题新闻”的样式又将6起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简明扼要地突出出来,提纲挈领,引人注目;第8则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在安全生产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节选,从国家宏观管理角度表明治理整顿的措施及力度。材料B的特点在于突出事故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材料中之所以强调“新闻剪辑”,说明此类事件是公布于众的,是有据可查的,尊重了事实的存在,也表明了国家在处理此类“事故”的态度与力度。两组材料选择不同的叙述、说明的角度,用不同的结构方式,诠释了材料所蕴含的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体现了真正意义上“半成品”材料的特点,这也正是这张试卷的成功所在,同时也对应试者各种能力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

  其次,材料表达方式的多样化。既用数字概括说明伤亡事故的严重程度,又用图表总括各类事故涉及范围的程度;既有对“伤亡事故”的“新闻剪辑”叙述,又有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说明;既有公文式的“通报”条款,又有“标题新闻式”的例举,详略得当,提纲挈领;最后会议讲话要点的节选,将统篇材料的“重点”提示出来,从国家宏观管理角度明确治理整顿的措施及力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篇材料用各种对比的方式,将共性与个性、普通与特殊、微观与宏观这样“半成品”材料协调、统一于一体,使整个试卷显得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表达方式的变化,使材料的信息含义加深,信息含量加大,不仅使材料的可读性加强,也使材料的选择性更加广阔和充分;应试者不仅要看懂材料表现的一般意义,还要读懂材料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所以材料形式的这种变化为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人在阅读过程中提供了一个“与君共舞”的展示平台和拓展空间,这个平台和空间也就为申论材料内容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

  最后,两组材料的表现形式有很大差异。既有涉及安全生产隐患的行业或组织,表明这个问题涉及的广度;又有因忽略安全生产问题而导致的恶果惨状,表明这个问题引发的深度思索。既有严谨的、科学的数字统计,说明由此问题造成的触目惊心的后果;又有真情实感的新闻披露,提醒人们这一现状给国家、社会及家庭、个人所带来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如此广度与深度的信息含量与信息意义都给这些散乱无序的“半成品”材料带来了“阅读意义”及“阅读价值”。也正是在材料的表现形式上注重了各种表达方式的灵活结合,使一般阅读者都能看懂材料所表达的意义,但能够进一步读懂材料意义的本质所在却并非易事,需要一定的综合阅读分析能力。给应试者设置阅读层次上的障碍,以测试其阅读能力,应该是材料形式变化的根本性目的。

  作  者:浙江财经学院中文系教授  张 鸣 
  责任编辑:兵网文秘频道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